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锂离子电池产能与项目 返回

谨防电池回收“劣币驱逐良币”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9-12-04 浏览:

几乎每次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的发布,总会伴有对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担忧的讨论出现。如何有效处理这一潜在环境污染风险,成为影响大众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此前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乱象屡次成为社会焦点,规范管理之难有目共睹。而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加,如何让即将到来的大量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不再重蹈铅酸蓄电池之覆辙,确是需要未雨绸缪的问题。

然而,尽管相关部门已出台了多项文件,尤其是动力电池的溯源管理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但动力电池回收不规范的现象并不鲜见。

其中,不规范收集中转暂存退役动力电池的“小作坊”扰乱市场秩序的消息最为常见。“小作坊”游离于监管之外,因没有规范的贮存设施等,长期享受低成本红利,在与“正规军”的竞争中,更易抢占市场,挤压正规回收企业空间,进而导致正规回收企业经营困难,形成“劣币驱逐良币”。

为此,相关部门再次于今年11月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指南》(下称《指南》),将动力电池回收网点细分为收集型和集中贮存型,并在建设、作业、安全环保等多方面提出了诸多要求,并要求已建设的、不符合要求的网点在6个月内完成整改。

政策制定的初衷总是好的。但是,这一文件的出台究竟能对规范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起到多大作用仍是未知数。

未知因素首先来自于政策的执行力度。《指南》为政府部门规范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提供了执法依据,但《指南》究竟能否真正落地,地方部门在执行过程中能否严格落实,都影响其最终效果。

无证经营的“小作坊”难以监管则是影响《指南》实施效果的又一因素。“小作坊”多建在“灰色地带”,甚至没有经营许可,没有税收记录,有的甚至“流动作战”。如何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切实整治小作坊式的回收废旧电池企业,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与能力。

归根结底,杜绝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需疏堵结合。一方面,要确保在实际操作中动力电池溯源管理的执行效果,相关部门应加大动力蓄电池溯源管理的执法力度,保证退役动力电池都能进入溯源管理体系,让“小作坊”没有生存空间;另一方面,针对当前正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成本偏高、盈利难、积极性低的问题,建议尽快落实电池回收财税优惠政策,降低正规企业回收成本。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回收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