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锂离子电池产能与项目 返回

十组数据剖析动力电池“寒冬”及机会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 发布时间:2019-02-10 浏览:

大风起兮飞枯叶,寒冰过兮沐春光。

“冬天来了,大家要聚在一起联合抗冬。那么,寒冬来了,具体有什么体现?”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所长高小兵抛出上述疑问,并通过十组产业数据回答了上述问题。

第一组数据是,高小兵表示,根据GGII统计,2018年产业链出现倒闭、退出或者暂停领域企业超过60家。其中,超过60%的企业集中在动力电池环节。出现这种“倒闭潮”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一是企业品质与技术问题拖累;二是重资产,且银行抽贷;三是终端客户付款严重滞后;四是补贴退坡,倒逼动力电池价格大幅下行。

第二组数据是,超过25家企业暂环或者放弃IPO,资本整合失败及中止超过15起。高小兵认为,整个来看资金是双刃剑,行情好的时候集中涌,行情差的时候集中退,现在的资金更理性,不会像之前盲目乐观。

第三组数据是,从行业集中度目前来看,除了设备和当前三元材料环节集中度在40%—50%以外,动力电池环节TOP集中度超过70%。未来,市场材料集中度还会有一定上升,动力电池环节在2年内也会保持一定的高集中度,未来集中度有望分散。

第四组数据是,整个行业毛利的逼近20%,以上市公司连续几年业绩报表来看,设备或者负极企业相对比较稳定一点,矿产、电池或者隔膜已经出现明显下滑。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锂电新能源经过十年的发展也将逐渐从新型产业往传统制造业回归,所以它的毛利肯定会无限接近传统制造业,忠告大家不要再希望锂电行业像两三年之前有40%—50%的毛利,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在毛利往传统制造业逼近的时候,对企业内部外部管理要求就更高了,以前靠性能优势就能打天下,而现在变成内部综合竞争力推动企业综合运转。”

第五组数据是,隔膜价格领跌,降幅超过40%。龙头企业通过规模效应,包括性能提升快速降低成本,后部企业相对来说就比较困难。

第六组数据是,海外动力电池企业在中国规划产能超过65GWh,全球规模产能超过200GWh,这对中国电池是很大的挑战。比如核心零部件企业一定会在中国市场进行布局。除此之外,海外电池企业在欧洲、美国等市场也在加速布局。

第七组数据是,海外动力电池企业2018年出货量全球占比40%,较2017年提升近6个百分点。

除了布局以外,从今年的市场表现来看,海外的电动车市场确实也在快速增长,拉动了像松下、LG、三星等动力电池份额的上升。从今年来看,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占全国出货95%左右,今年预计只有60%左右的占比,所以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时间不多了,窗口期只有两年时间。

第八组数据是,磷酸铁锂电池跟三元动力电池价格差0.15—0.3元/Wh。GGII做了一个测算,磷酸铁锂如果只算材料成本,可以达到0.45元左右,三元材料空间还是比较有限。

第九组数据是,锂电池出货量增速约25%,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长月40%;预计到2030年国内动力电池需求量超过800GWh,产值超过6500亿元。

“大家都在喊着冬天难受,头部企业日子还是能感受到一定的动力,我们认为动力电池还是处于投资开发期,从未来的成长空间来看,预计到2030年国内动力电池需求量超过800GWh,产值超过6500亿元。”

第十组数据是,动力电池快速增长,高容量活性材料出货近1.5万,新体系需求新材料、新技术还在攀升。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