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光磁效应照亮太阳能未来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11-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发现,光所产生的巨大磁效应有望用于太阳能发电,即通过光电磁效应来发电,从而替代传统的半导体太阳能电池。
 
  密歇根大学电气工程及应用物理学系教授斯蒂芬·兰德表示:“我们可以利用光的磁效应来制作一种光电池。过去或许我们总是无法看到这种可能,因为思维惯性使然。这一新发现标志着我们推翻了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物理学信条。”据悉,兰德这篇文章发表在《应用物理学杂志》上。
 
  虽然光具有电和磁性成分,但是科学家一直认为这种磁场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兰德和他的同事发现,在适当的强度下,当光线穿过不导电材料时,光场所产生的磁效应比此前预期的要高出1亿倍。在这种情况下,磁场效应形成的强度就相当于一种强电场的效应。
 
  对此,兰德称:“新发现有望运用于太阳能上,即不需使用太阳能电池、不需要半导体、不需要吸收光以产生电荷分离、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光进入一种材料,随后被吸收并产生热。对于我们的新研究,我们期望有一个很低的热负荷。不是光被吸收,而是能量存储在磁矩中。强磁化的诱发可以采用强烈的光线,最终它可以提供一种电容性电源。”
 
  而这一切又都离不开光整流的发现。应用物理学博士威廉·费舍尔说,在传统的光学矫正过程中,光的电场导致电荷分离,或者分开材料中的正负电荷。这就形成一个电压,类似电池中的情形。这种电效应以前在晶体材料中就已经被发现。这种材料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兰德和费希尔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在其他各种类型的材料中,光的磁场也可以形成光学矫正。
 
  费舍尔表示:“事实上,这种磁场一开始就使电子弯曲,形成一种C形状,它们每次前进一点点,这种C形态的电荷运动既产生电偶极子,又产生磁偶极子。如果我们将很多这种偶极子排成一排,放在长纤维中,我们就可以制成一个巨大的电压。通过抽取电压,我们可以用它作电源。这其中有一个前提——光照必须穿过一种不导电材料,如玻璃等。同时,光必须聚焦,达到强度为每平方厘米1000万瓦。虽然阳光本身没有这么强,但我们正在积极寻找新材料,这些材料可在较低强度下工作。”费舍尔说:“在最近的文章中,我们发现非相干光(incoherent light)就像阳光,理论上几乎可以同样有效地产生电荷分离,就像激光一样。”
 
  研究人员预计,通过采用改进的材料,太阳能转换为可用能源的转换率可以达到10%。这相当于当今商用级别太阳能电池。费舍尔认为:“为了制造现代化的太阳能电池,我们就必须进行大量半导体加工,我们需要的只是透镜,以便聚焦光线,并依靠光线来引导它。玻璃兼具这两个方面作用。我们并不需要对普通玻璃进行太多加工,估计透明陶瓷的性能会更好。”据悉,研究人员接下来将研究开发这种电源,先用激光,然后用阳光。
分享到:

关键字:磁效应 照亮 太阳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