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亿纬锂能有望“接手”惠州德赛聚能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证劵时报 发布时间:2012-11-26 浏览:0次
     中国储能网:记者获悉,一方为正处清算阶段的惠州市德赛聚能电池有限公司,一方为亟待扩大锂离子电池业务的亿纬锂能(300014),近日与惠州聚能清算组签订了《意向书》,就参与惠州聚能设备、员工及存货的竞拍等事项达成了一致意见。据悉,亿纬锂能将于12月1日全面“接手”惠州聚能的锂离子电池业务,但清算将在12月底完成,在清算完成前,亿纬锂能将以租用的方式承接惠州聚能的生产设备及厂房。
 
    “前三季度实现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5206万元,其中第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2501 万元,同比增长236%。”不难看出,亿纬锂能在锂离子电池方面已取得了快速增长,目前该业务已成为亿纬锂能除锂原电池外的另一项主要业务。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亿纬锂能扩大锂离子电池业务“势在必行”。
 
    受资金投入、规模及产能限制等因素影响,惠州聚能锂离子电池的销售毛利逐步下降。2012年10月11日,经惠州聚能董事会及股东会议决议,停止对外经营活动、成立清算组实施清算工作,并办理税务、工商登记的注销手续。与此同时,亿纬锂能急需扩大锂离子电池产能,于是决定“接手”惠州聚能。惠州聚能成立于2007年3月,注册资本6000万元,法定代表人曾剑云,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此次清算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转让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及生产设备,包括锂离子电池极片自动焊接机、锂离子电池分容柜、全(半)自动卷绕机等,挂牌交易底价为2200万;清算出售的存货主要为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原料、半成品及低值易耗品。存货交易的具体范围将以双方确认的《存货明细表》为准,具体金额尚未最终确定。”据介绍。
 
    亿纬锂能董秘李芬表示:“日前,交易双方已达成一致,由亿纬锂能参与惠州聚能的设备竞拍,并全面聘用原惠州聚能的员工,根据业务需要选择购买部分存货。竞拍成功后,亿纬锂能将在人员基本不变,设备设施不变、生产场地不变的现有条件下,继续经营该项锂离子电池业务。”
 
    据了解,锂离子电池应用较为广泛,在电子手机等传统应用领域的竞争格局已非常稳定,亿纬锂能则选择了电子烟市场进行拓展,定位做锂离子电池细分行业的龙头。目前,电子烟已成为卷烟替代品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产品,正在实现快速发展,许多传统卷烟制造商也已开始涉足这一领域。
 
    一位了解锂离子电池电子烟市场的业内人士称:“惠州聚能较早涉足电子烟市场,专注于高端客户,其品牌及制造能力多年来在电子烟市场已获得广泛认可。而亿纬锂能自进入电子烟市场以来,市场主要面向中端客户,两家公司可以说是锂离子电池在电子烟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若亿纬锂能成功竞得惠州聚能,那么亿纬锂能将变身为锂离子电池在电子烟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优势地位进一步确立。”
 
    目前,亿纬锂能的锂离子电池月产量约400-500万只,上半年公司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约2700 万元,其中电子烟市场占到约60%。该公司锂离子电池在电子烟市场占有率约15%-20%,中国前十大电子烟生产商均有使用公司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截止2012年第三季度末,亿纬锂能锂离子电池已累积实现逾1.3亿的销售。国海证券(000750)张晓霞认为:“电子烟市场还处于成长初期,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将成为公司锂离子电池业务的主要盈利点。”
 
    那么,亿纬锂能何以真正实现“1+1>;2”呢?对此,李芬说:“通过‘接手’惠州聚能、将最有机会取得原惠州聚能的优质客户,利用惠州聚能现有的生产设备和人员,迅速扩大锂离子电池产能,满足市场需求,进而打造公司在电子烟电池市场的龙头地位。目前,惠州聚能与公司的产量相当,顺利‘接手’之后,意味着公司的产量将翻番,原材料的采购数量也随之增加,由此看来,亿纬锂能的上游供应链将得以优化、对下游客户的综合优势也将大大提升,有利于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作为民营企业相较于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我们相信在扩大公司锂离子电池业务的同时,可实现该业务在电子烟市场毛利率的提升。”
 
    记者还从亿纬锂能了解到:“为了保证业务的顺利过渡及长远发展,亿纬锂能决定基本保留惠州聚能原有的管理及销售团队,保持其相对独立性。目前,其主要核心人员均表示将加入到新的团队中来,这将构成亿纬锂能新的管理平台,成为保证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品质,及维护原有客户的的重要资源。”按惠州聚能去年1.33亿元的销售收入来计算,若亿纬锂能在12月1日成功“接手”惠州聚能,那么将为亿纬锂能2012年贡献1000万左右的销售收入。
分享到:

关键字:亿纬锂能 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