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锂离子电池产能与项目 返回

共享单车裂变式扩张 开启超10亿锂电池应用新蓝海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网 发布时间:2017-02-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将2016年定义为共享单车的“元年”一点也不为过,在互联网光环以及资本的轮番轰炸下,战火已从一二线城市全境向三四线城市蔓延。

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共享单车市场品牌不少于20个,融资总额已经超过40亿元。

大量资本的涌入让共享单车市场急剧扩张。据悉,今年国内共享单车投放量或将达到5000万辆。巨大的潜在市场为锂电池的应用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

共享单车市场“扩张”与“洗牌”齐飞

共享单车的火爆,源于其符合短途代步的刚性需求,而且使用方便,尤其是在公共交通出行量大、交通拥堵的一二线城市,需求规模十分可观。

相关机构研究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预计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年底将达5000万用户规模。

获得资本青睐的企业也正在加速产量扩张。据高工锂电网调研,在供应链与资本的支持下,摩拜共享单车今年预计投放量达到4000万辆。喜德盛、千里达、镁迪等厂商已获得摩拜单车的生产订单,订单量已经排到了2018年。

同时,小鸣、优拜与快兔等共享单车品牌也分别表示,在2017年要实现400万辆、280万辆以及100万辆的投放。

虽然共享单车市场规模看起来十分可观,但是实际上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目前共享单车平台仍然处于投入阶段,少有盈利者。高昂的供应链成本、线下运营成本以及人力成本,都限制着平台盈利。

另一方面,城市容纳有限,共享单车的投放数量如果超过城市容纳量,也意味着未来将有多数共享单车被闲置,造成极大资源浪费,不利于行业高效发展。

“今年共享单车会进入规范期和调整期,经过市场洗牌和淘汰,预计今年只会剩下3-5家,全面瓜分市场份额。” 深圳市三和朝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可文表示。

开启锂电池细分领域10亿新蓝海

共享单车市场狂飙突进,也萌生出了锂电池应用的又一块细分蓝海市场。

据悉,除了ofo外,大部分品牌的共享单车都配备了GPS定位功能和远程开锁功能,而这两项功能都需要电能的支持。由于GPS对电池容量的要求较高,因此锂电池成为当前的最佳选择。

深圳格林德能源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邹钰聪介绍,有GPS定位功能的是锂电池,没有定位功能的使用的可能是镍氢、铅酸或者其他电池。由于符合产品设计的美观和安全性,目前市场上75%的共享单车用的都是锂电池,这也将是后续的主流和方向。

高工锂电网了解到,当前国内共享单车锂电池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被深圳市三和朝阳科技有限公司和东莞壹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所占领。而这两家企业主要从3C数码锂电池领域转型升级而来。

程可文表示,公司提供的产品是电池容量为5800mAh的小型聚合物锂电池,加上太阳能充电板,单车可以终身不用充电。在行业初期,三和朝阳就投入与客户一起配合研发,所以取得了先发优势。目前公司已占据共享单车锂电市场份额的60%。

在程可文看来,共享单车目前资本活跃,前景十分广阔,也将带动共享单车锂电池的大幅增长。按照2017年各品牌厂商的投放量,预计今年共享单车锂电池的市场规模将达10亿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共享单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势必加速锂电企业的竞争布局,而随着共享单车市场的规范调整,单车设计将大幅提升,对于锂电池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升,能满足的企业将减少,意味着锂电池市场格局将进入洗牌期。

据了解,共享单车是室外投放,因此对锂电池的高温性能及低温充放电性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部分应用于共享单车的锂电池技术门槛并不高,而且存在一定性能问题。

邹钰聪向高工锂电网表示,前期入门的锂电企业都没有经过权威机构的系列测试,存在系列高低温的问题,冷天的时候部分共享单车存在丢失信号。后续机构成熟起来后,会严格提升产品的使用情况。

深圳格林德能源有限公司总工骆文平表示,由于锂电池的使用环境比较苛刻,需要通过材料改性以及极为苛刻的生产条件来解决。从技术研发投入以及生产成本上,将为行业树立起一定的进入门槛。

目前,广东质检院作为质监局直属单位、广东省动力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也正积极推动共享锂电及共享单车市场。

广东省动力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何龙平秘书表示:“共享锂电与共享单车标准的出台,将大幅提升共享单车的市场水平。而难点则是综合各共享单车品牌及电池企业的意见。”

高工锂电网获悉,广东省共享单车锂电标准意见稿预计在今年四月份出台。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