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工商业储能产品,主要通过充电、放电的连续循环,为终端用户赚钱,其本质是赚取电费差价,或者节约用电成本。
假如外部的客观因素,如分时电价、光伏发电成本或变压器容量费等相对确定,那么从储能产品本身来讲,在哪几个方面挖掘性能,能够明显提升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是储能系统的能效,即每次充放电循环,放出来的电量与充进去的电量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以满充电量和满放电量来比较。在电力存储和释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损耗,储能系统的损耗越低,则能效越高。
目前比较常见的能效在85~88%之间,也有低于85%的产品,这类厂家的实力较弱,无法做到产品优化设计。
未来90%的能效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槛,做到这个标准之上,才算得上是优秀的储能产品。
第二是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深度,用充进去或放出来的电量,与系统额定容量相除,通常以DOD来表示,比较常见的数据是90%DOD,这意味着电池还有10%的电没放出来,原因很多,可能是电池压差大,也可能是充放电末端电流大,或者电池出现了明显的容量衰减。
比较理想的数据是做到95%DOD以上,让电池容量的利用率提升,获得更多的收益。
第三是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当下投放市场的产品,因为设计上的问题,如果真的按照一天两充两放的条件来使用,估计使用寿命在3~5年的比较比较常见。
未来达到10年使用寿命会成为工商业储能产品的一个关键指标,产品使用年限越长,获得的利益才会越多。
总结一下,系统能效和充放电DOD,对工商业储能产品的单次收益有显著影响,能效或DOD每提升1个百分点,意味着储能收益也同步提升1个百分点。
系统的使用寿命则对储能长期收益有决定性影响,10年使用寿命就比5年使用寿命提升了100%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