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推动车网融合互动有三方面意义:一是有效提升配电网接入能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二是激发新能源汽车的灵活性资源潜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三是促进产业链技术体系升级,推动车网互动商业模式创新。
1月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旨在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在电化学储能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01 电车变身“移动充电宝”
我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来高速发展,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 5.9个百分点。
“从电动汽车角度看,车网互动是解决充电容量的关键路径。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倒逼充电行为从无序充电到有序充电再到双向充电车网互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曾表示。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出行工具。电动汽车的普及离不开电力的动力支撑,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都是向电网索取,而在车网互动的背景下,电动汽车正被赋予“代步工具”以外的新含义。
所谓“车网互动”,是指新能源汽车通过充换电设施与供电网络相连,构建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的信息流、能量流双向互动体系,有效发挥动力电池作为可控负荷或移动储能的灵活性调节能力,从而为新型电力系统高效经济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车网互动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等形式,可参与削峰填谷、虚拟电厂、聚合交易等应用场景。
简单来说,新能源汽车将变为电网的“移动充电宝”,以此增强电网的调峰能力,既可以让车主获得相应的收益,降低用电成本,也可以缓解电网的供电压力,提高供电可靠性。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
在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融合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提高电网调峰调频、安全应急等响应能力。
2023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2023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202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提升车网双向互动能力,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充电基础设施,强化对电动汽车充放电行为的调控能力,推动车网互动等试点示范。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车网融合互动有三方面意义:一是有效提升配电网接入能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二是激发新能源汽车的灵活性资源潜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三是促进产业链技术体系升级,推动车网互动商业模式创新。
02 政策助力车网双向奔赴
近年来,我国在充电峰谷分时电价制定推广、车网互动资源聚合参与辅助服务和需求响应试点验证以及双向充放电技术可行性等方面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面对下一阶段大规模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需求,还存在诸多制约,如车网互动技术体系和应用方案尚不成熟、关键技术标准存在缺失、充电峰谷分时电价覆盖不全、配套需求响应和电力交易机制尚待健全等。
《实施意见》明确了车网互动的发展目标以及六项重点任务:到2025年,初步建成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和优化充电峰谷分时电价,市场机制建设和试点示范取得重要进展;到2030年,我国车网互动实现规模化应用,智能有序充电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成为电化学储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争为电力系统提供千万千瓦级的双向灵活性调节能力。
六项重点任务包括协同推进车网互动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立车网互动标准体系,优化完善配套电价和市场机制,探索开展双向充放电综合示范,积极提升充换电设施互动水平,系统强化电网企业支撑保障能力。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表示,《实施意见》有利于提升配电网对于大规模新能源汽车及其充换电设施的接入能力,从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激发新能源汽车作为灵活性储能资源的调节潜力,可以促进车、桩、电网等各环节技术进步,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据了解,1月9日,蔚来上海首批10座V2G目的地充电站正式投入运营。除了在园区、办公楼宇、商场等典型场景探索有序充放电模式外,此次蔚来与上海电网携手在奉贤地区率先试点了居住社区的有序充放电。
据悉,国家能源局将牵头开展车网互动试点示范工作,初步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鲁、川渝等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试点示范,力争在2025年年底前建成5个以上示范城市以及50个以上双向充放电示范项目。
来源 | 新能源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