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分布式电源 返回

今夏用电负荷持续攀升 新能源火力全开助力电力供应有保障

作者:杜燕飞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3-07-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入夏以来,全国多地高温天气持续,带动用电负荷激增。相关部门、相关企业正全力以赴做好电力保供,确保用电需求。

  在这其中,随着发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能源保供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针对新能源存在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一些新能源项目实现了不同能源之间的互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6月30日,全国首个“风火打捆”外送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华能上都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建设5个风电场,配套建设5座220千伏升压站和1座500千伏中心汇集站,每年可为京津唐地区输送清洁电力65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540万吨。该项目采用“风火打捆”外送模式,依托上都电厂372万千瓦火电,发挥火电调峰作用,实现火电和风电协调优化,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助力迎峰度夏电力保障。

  6月25日,国投集团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水光互补一期项目——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标志着全球首个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电站正式投产。该电站实现光伏发电和水电“打捆”送出,通过水电站对光伏电站进行日内调节,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送出线路的利用率,为川渝电力保供再添“生力军”。

  国家保供投启动能源保供新模式,推进“综合智慧零碳电厂”开发建设,实现对各类分布式能源、储能和负荷的整合调控。今年以来,实现新能源开工181.5万千瓦。其中,开工41个“零碳电厂”,建成投产48个项目,装机规模62.2万千瓦,聚合可调负荷10.3万千瓦,顶峰能力21.9万千瓦,调峰能力30.1万千瓦。在浙江,今年上半年新增顶峰能力超百万千瓦,年内将实现 200 万千瓦顶峰能力。

  近日,作为国家能源集团首个平价海上风电项目,渤中B2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总装机501.5兆瓦,安装59台8.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每年可以实现发电量约15.89亿千瓦时,可满足山东省172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自首批风机并网发电以来,该项目已累计发出清洁电能约1.57亿千瓦时。

  除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之外,截至6月底,中核集团每日产清洁能源发电量超6亿度,在运25台核电机组实现全部顶峰出力,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力生产供应,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能需求。6月20日至30日,国家电投山东海阳核电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持续满功率运行,已累计发电6.5亿千瓦时,可以满足约27万个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

  水电方面,中国华电黔源电力发挥流域水光互补优势,利用北盘江流域送出通道,用好每一滴水每一寸光。国家电投江西公司开展提前腾库、拦蓄洪尾、梯级调度等工作,今年以来增发电量4315万千瓦时,五凌电力与专业部门合作人工增雨,今年以来增发电量1.5亿千瓦时。

  中电联日前发布的报告预计,2023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约13.7亿千瓦,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气候,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亿千瓦。

  6月30日,国资委召开的央企能源电力保供工作推进会上要求,要立足眼前、主动作为,千方百计确保迎峰度夏的安全和保供。发电企业要应发尽发、多发满发,煤炭企业要全力保障电煤供应,电网企业要坚决守住民生用电和安全生产底线。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此前在国家能源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统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可靠供应与新能源消纳利用,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保障新能源“发得出、供得上、用得好”。

分享到:

关键字:保供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