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5月25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滴水湖核心片区10千伏开关站双侧双链改造工程施工筹备工作接近尾声,临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即将迈入施工阶段。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及相关开发主体一起,结合上海市能源发展规划和临港新片区发展需求,开展电力专项规划及综合能源规划的编制工作。5月10日至14日,第七届中国品牌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上海临港新型电力系统作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重点项目亮相中国品牌日。临港新型电力系统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安全、环保的电力服务,展现了中国品质新生活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中国品牌的新力量注入了新的活力。
推进综合能源建设
拓展绿色发展路径
临港新型电力系统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力图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用电需求。该系统开创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包括智能配电、储能技术、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实现电力供应的精准匹配和优化。
临港新片区成立三年以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先后发布了《临港新片区着力建设智慧、低碳、韧性城市行动方案(2022—2025)》等政策文件。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联合国网上海电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一项又一项纸上的规划及方案落到实处。
在临港新片区105片区的建筑工地,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这里即将建成上海首个全电综合能源站——105金融湾综合能源站。该站投产后将为周边区域的酒店、办公楼等提供清洁环保的供冷、供热服务,供能覆盖范围74万平方米。
105金融湾综合能源站将在夜间使用低谷电进行制冷或制热,白天优先释放储存的能量。当能量无法满足时再开启设备进行补充。站内借助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对设备运维模式进行精细化管控,使区域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近15%,每年累计可为电网削峰填谷近1800万千瓦时电量,年均减少碳排放量约4000余吨。
未来,临港新片区将在核心城区持续推进综合能源站建设,为周边客户提供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
创新微型同步相量量测装置
实现配电网全景监测
5月17日,在泥城镇田间的10千伏线路电线杆上多出了一个个白色的箱体。这些白色的箱体是国网上海电力的科技创新成果——微型同步相量量测装置。
不同于传统的电力量测装置,微型同步相量量测装置具有微型化设计、高精度测量、实时性强、可编程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可以利用卫星技术生成高精度、多维度的实时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供电员工可以对配电网进行全景监测。当电网发生故障时,供电员工可以在数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精确定位故障点,这也标志着临港新片区电网故障点精准判断迈入秒级时代。
“微型同步相量量测装置可以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韧性电网建设提供支持。”浦东供电公司临港中心副主任汪敏华说。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微型同步相量量测装置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中各种电量的同步相量测量和监测,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截至目前,浦东供电公司已在临港新片区部署了142套微型同步相量量测装置,建立了国内最大的同步相量量测体系。该公司结合变电站和开关站之间双侧双链的“钻石型”配电网部署,切实做到配网故障早自愈、客户停电零感知,全面提升了临港新片区的供电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