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分布式电源 返回

李洁:为负荷资源灵活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单陆伟 张蔷 钱霄杰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3-04-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

主要成果:主持编制《苏州市2008~2010年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参与编写《电力用户有序用电价值评估技术导则》,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苏州的落地实施,主持建成国家电网首个储能、电动汽车双向充放电示范工程和全国首个基于电气热等跨行业数据的能源智慧管家共享平台。

“电动汽车参与电网互动是接下来负荷管理工作挖掘可调度资源的重点,我们要做好充电网络规划和充电设施运维,推动车网互动广泛开展。”3月16日,江苏苏州供电公司需求响应项目负责人李洁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共同研究推进服务大型城市绿色交通的车桩网协同规划等。

李洁从事苏州供电公司用电信息采集技术岗位工作,近20年参与各级科技项目7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区用户与电网供需友好互动系统”示范工程等10项省部级重点工程在苏州的建设。

随着城市电网规模扩大及网架结构形态变化,电力电量平衡对负荷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该领域的专家,李洁全程参与江苏省负荷管理系统组网优化、速率提升、多通道通信3次技术迭代升级。她带领团队探索并执行分变电站、分线路、分组群的负荷聚类策略,兼顾快速响应、周期错峰两类负荷,实现负荷资源灵活管理。在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下,苏州供电公司固化了由李洁主持推进的负荷管理快速响应、固定错峰日轮休等8种子预案,构建龙头型企业供应链错峰、工业园区柔性互动负荷普降模式,力保重要客户可靠用电。

李洁还主导建成电能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助力苏州打造全国首批需求侧管理示范区,完成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任务。2021年起,她参加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原型设计、功能及运行测试工作。该系统目前已实现对苏州53%的用电负荷的精准控制。

深耕一域不仅在于精和细,还在于敢探索、敢创新。2016年,国网江苏电力开展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建设。李洁和团队承担了该系统在苏州的建设和验证工作。他们组织客户经理上门对接源网荷接入客户,根据客户负荷特性“一户一策”制订接入建设方案,共完成800多家企业的客户侧系统建设,帮助500多家企业完成低压负荷细分延伸接入。2017年5月,该系统完成精准切负荷系统验证测试,在245毫秒内精准切除苏州约25万千瓦的客户特定负荷。

如今,各类新能源广泛接入电网,对负荷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李洁的主持下,苏州供电公司建成全国首个基于电气热等跨行业数据的能源智慧管家共享平台。该平台汇集多种能耗数据,形成3000余家企业的负荷“画像”,助力政府部门掌握企业生产、可调节资源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李洁和团队用该平台评估企业的碳效数据,针对分布式光伏等小型碳资产的市场,从机制设计、平台开发、机构建设等方面探索碳普惠业务,推动苏州工业园区打造自愿减排交易的市场化碳普惠体系。

李洁还致力于研究分布式储能柔性协调与联合运行关键技术,主持建成储能、电动汽车双向充放电示范工程。该工程在30座充电站聚合4万千瓦负荷,实现基于云端协同的有序充电。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