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据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8月国家及地方共发布储能相关政策52条。涉及补贴政策、新型储能、电力市场化、新能源配储、充换电及新能源汽车等多个方向。
随着政策对于储能市场的刺激使其飞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新投运装机规模达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储能赛道的大旗已经挥动起来,各家公司都开始“各显神通”,期望这“泼天的富贵可以轮到自己”!
直击行业痛点,无畏质疑
储能产业的发展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储能消防安全则是储能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储能对提升新能源消纳和电力系统灵活性、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价值和作用已成业内共识。但消防安全问题仍是晕肘储能产业发展的痛点只有解决安全问题,储能产业才能走向健康发展
领充分布式储能采用“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产品设计理念,在主动预防方面,系统具备电芯数据实时监测、SOX校准、内阻一致性分析、压差分析,系统健康状态评估等功能,基于BMS、PMS、EMS的电芯特征数据分析控制技术可实现电芯级主动运行优化和事前预警,通过精细化管理和运维,预防电池本体和系统出现早期安全潜在风险。
在消防方面,消防介质采用全氮己酮+气溶胶的双重消防方案,触发机制相互独立,确保消防系统运行可靠,系统实时监测一氧化碳 (CO) 、烟雾、VOC和温度数据,数据异常时,消防系统联动BMS、PCS、EMS,触发系统三级联动保护,可有效抑制复燃。
细分应用场景,因地制宜
低压配电台区综合治理
应用于低压配电台区中配网末端低电压(台区供电距离半径大、配变容量不足、三相不平衡、偏远海岛等低压场景)、台区重过载(季节性过载、随机大负荷电源设备、城中村密集负荷、大规模充电桩接入等原因造成的重过载场景)。
新能源配储
已建或待建的新能源项目,通过增配储能,可提高新能源的本地消纳能力,在发电大于用电时,通过策略控制,进行能量存储,避免直接上网,提升用户的综合收益能力,最大化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工商业储能备电
传统工商业用户可以通过配置分布式储能实现削峰填谷、谷电峰用,需量控制,降低自身用电成本,同时也可替代传统柴发备电方案,在工厂限电期间,由储能提供电能供给工厂重要负荷使用,保证生产可持续,提高用电可靠性,降低碳排放,响应国家双碳政策。
光储充一体化
针对充电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公交大巴服务站等场所,提供光储充一体化方案,可降低自身用电成本,提升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率、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客户综合能效。
风光储微电网
针对弱电网或无电区,建立光储离网供电系统,可解决该地区的电力基础设施施工难、成本高的痛点,平抑新能源发电波动性,提供可持续的绿色供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