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17年4月24-26日,第七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圆满召开,来自中、美、英、德、澳、日、韩等国家的1400余位嘉宾到场参会。大会共邀请140余位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围绕产业热点话题,发表了一系列精彩演讲,中国储能网将向读者传递本次大会最具价值的声音。
大会期间,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电源维护技术支撑中心主任赖世能,在“通信储能专场”,以《基于通信基站的微网储能系统》为题发表演讲,现将演讲主要内容发布,以飨读者。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电源维护技术支撑中心主任赖世能
赖世能:各位代表,下午好!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理念,就是说我们希望做的工作。我要讲的就是《通信基楼微网储能产业展望》基于现在的资源情况的一些思考。
第一个讲一下通信发展的现状。我们应该知道现在三大运营商日子是比较艰难的,当然铁塔公司比较好,我们很羡慕,但是三大运营商目前还是举步维艰的。我们现在碰到了我们很巨大的压力,包括其他的互联网公司一些新兴产业都在挤压我们的生产空间,大家看看我们的业务已经是饱和,资产和维护的条件比较艰难。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知道,我们现在日子过的不顺。
我们现在要干什么呢?中国电信来讲从我们的老大开始,就提出来了一个很伟大的战略转型口号。我们发表了“CTNet2025规划”网络重构。三大运营商都有这方面的工作在做,我接触这方面的工作比较多,所以我想就这个话题延伸出来的问题跟大家做一些探讨。我们的现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该是说传统和未来的反差太大,我们现在传统网络的弊端和特点对整个效率提升都是不利的,我们肯定是希望打造全新未来的网络,这个网络集成度会很高、密度会很大,而且我们会有大量的边缘DC架构存在,这是作为运营商来讲跟其他边远地区或者其他互联网公司比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这个边远地区了,其他地方都会产生很大的挤压。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会有一半以上的基站是要退出网络还有降级使用的可能,大家对这个可能不是很清楚,我们现在的网络重构实际上会导致很多基站会富余的。
现在退网和重构带来的双重压力就出来了,现在从退网来讲交换机房基本上是退完了,电缆也已经是基本上退完了。我们对应的空调也在退网之中,所以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机房资源已经会逐步要控制出来了。问题来了我们现在要打造一个新的网络重构,网络重构的架构中机房要DC化,设备集中、居所也要减少,退出了很多用的不多,所以空出来大量的机房资源部会再利用了。机房和基础设施的资源集体找出路,现在我们更大的问题是怎么去用这些空闲资源。这些资源每个运营商都有成千上万亿的资产,这是我前两天拍的退网机房原来放交换机在一排一排的位置现在全空掉了,这只是一部后面还会更空,这个机房大概有两三百平方,现在使用的不到五六十个平方,三分之二是退掉了。
后面就是通信网和能源网深度融合的问题,就是我们要找出路,我这里就探讨一个出路的方面。能源需要互联网,大家知道的。所以我们这里就是说关于能源互联网的特征中很明显看到能源微网就是要用到物联网,物联网里面很多功能或者能够实现的功能都可以在能源微网中充分利用。能源互联网还需要考虑的是什么?就是说怎么去利用现在泛在互联网的要求。我们现在要进入的是两个特点,泛在互联网重要特点就是万物互联。现在4G和5G之间做了一个新的运动,就是发展NB-IOT的通信纯粹是为物联网进行重新部署的新网络。第二个是虚实结合的通信需求,物联网以后必须要满足虚实结合的应用,否则物联网没有价值。虚实结合大家知道就是要通过5G满足很短延时的通信要求,是哪些呢?现在VR、AR、机器人、机控人,机控人很快大家就会看到美国的机控人出现了,大脑里面要植入芯片了,用机器来控制人。现在是机器人实际上是人控制机器但是很快就会有机器控制人了,无人驾驶、智能制造都是虚实结合中的内容。
能源互联网现在新的热点,实际上就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是我们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这个大家都知道,美国特朗普现在说要暂停搞这个事但是中国是不会说这句话的,因为中国目前没有其他的路可走,这个路是我们目前可能走的比较好的选择。但是电动汽车我们知道最大对能源方面的冲击就是时间潮汐问题、容量潮汐问题还有就是规模很大。充电桩的充电功率还有电网容量问题、电网安全问题这些都是需要用到物联网或者互联网解决它的难点。
能源互联网里面还有一点就是能源管理问题。我们现在做了很多关于能耗计量的工程,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大量工程严格来讲都是失败的。我们花这么多钱做了这么多智能电表,用起来了吗?基本没有,因为你不能全面的把它收起来。这个做两个样板工程那个做两个样板工程,最后对生产力没有实行帮助。如果真的要形成一个对生产力有帮助的能耗管理计量系统必须要无线的,通过无线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也正在走这条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能源也好、储能也好如何利用到通信网里面的思想就是交换集成,前面有的人讲了刀片也好、CODC变换也好目前我们解除了两种基于交换矩阵的电池储能技术流派。看起来都是有一定的优势、有一定的特长,但是总的来看我觉得都还没有达到真正能够规模使用、有经济效益使用的,这个还可以继续去挖掘和深究。
互联网需要的新能源方面我们也有考虑。实际上互联网也需要新能源,我们这里也是考虑到DC机房能源特征有哪些特征?我们的业务弹性化对接电源空调能源的弹性化问题,我们如何对接我们能源的弹性,目前还没有真正做到,这是一个方向。还有就是模块化的对接问题,还有就是我们如何利用蓄电池备电与储能相结合,固定储能与移动储能相结合的问题,还有就是精确管理问题,我们觉得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对接新能源的需求。互联网需要新能源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如何在DC化机房中利用新能源实现绿色高效的问题,可能大家也知道我们现在工信部在强推绿色数据中心,这个可能大家都很清楚,再一个数据中心PUE不能打于2.0,新建数据中心不能大于1.5,现在好像提出来说不能大于1.4,大家想一想在南方来讲有几个IDC能够做到这个水平?几乎没有,在北方可能有达到,但是在南方还是很困难的事情。互联网真正需要的是能源互联网,就是要把能源和互联网结合起来,DC化局站有数字问题包括逻辑控制问题以及要考虑如何对接新电改时代买电的刚性要求,这个方面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现在新电改政策一来很多公司不适用,现在已经有罚款嫌疑了,你说用多少电结果用超了5%要罚款,少用了5%也要罚款。第三个问题就是建设微网储能的价值链,大知道我们需要考虑的是退网后再利用基楼的规划储能问题,我们的退网、网络重构一半左右的机房到了省会城市不算,一般的地市一半以上的基楼要退网甚至是降格原来是B级机楼降成C级机楼,这些都是比较中等规模的机楼,一个中国电信的机楼就是这么大的了。我们可以看看通信机楼是做什么用,做通信机房没必要,做IDC没业务需求,很多省都已经明确了只在省会或者几个大的地市做IDC不允许铺天盖地建IDC,这个风险太大没有业务需求。原有资源浪费掉了,我们认为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退网机楼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呢?第一个我们有高的从众能力,一吨800公斤机械现在机房是1.5吨你去旁边其他楼看看,有吗?我们酒店有吗?我们酒店大概是300-400公斤的承重还会更高吗?不可能的吧。第二个我们有一个很大的院子,所有的机楼都有一个比较大的院子在停车场里面可以用,还有很强大的网络能力还有很强大的油机和空调的资源。
我们对比看一下这些指标,退网机楼和普通建筑的指标。承重600到1600都有的。我们的承高一般机楼都是3.2米到4.2米之间,普通的建筑是3米以内我们的外市电专变是2-4台1600以上的变压器,一般的建筑一台甚至没有一台。第四个我们的油机一般有2-4台1400以上的油机,普通的建筑是没有的。空调我们要用几台空调主机,一般的普通可能酒店有办公室不一定有。还有能不能停车的大院,我们很多机楼可以停上百台车,但是一般的机楼里面不容易找。我们的网络不用说,我们的数据中心在里面是现成的不用说。做通用网机楼改建储能的分析,我们现在地段分析机楼是处于人口、汽车活动的密集区储能站点放在这些地方有极高的价值,现在大量的储能所谓样板工程都是放在偏远山区,第二个是建筑结构分析,储能来讲必须要有大量的是电池对接,如果放在地面没什么好说,如果要上楼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楼面的承重是一个最核心问题。其他的建筑物没这个资源的,第三个就是层高分析,要放这么多储能的转换设备和机架必须要有3.2米以上的位置才能摆得下2米的机柜和空调冷却要求,这些都是电线机楼才有的。
电力分析刚才讲了储能必须要有大量的市电容量做调节,否则储能也谈不上。做市电如果想在市中心、市区找一个做储能的肯定要去申请市电容量,申请一个三四千瓦的市电容量在重庆比登天都难,怎么找管道和电缆,关键是没有供电路由。还有就是充电桩的要求,我们要搞能源微网满足城市电动汽车时代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充电桩,现在充电桩都是找了一些偏远地方来建。我看了一下都是北环、外环找这些地方做,但是城区里面能有多少?很难找。一个是要有大量的面积还有是要有大量的市电,没有这两个指标充电桩做不起来,但是在我们的机楼里面这是有的。信息支撑不成问题,我们专门干信息的不说了。
还有退网机楼改建储能的必要性,空闲这么多怎么办?不用它也不可能,我们的成千上万亿资产放在这里不用吗?所以我们总目标应该说把所有有价值的资源利用起来,分析来看我们能继续做机楼吗?不要通过机楼了我们根本实现不了这么多机楼,重构以后机楼都有多了。第二个改造其他用途行不行?做写字楼行不行?写字楼现在也没人要了,做酒店宾馆也早过剩了,做其他的也不是我们主业,我们现在的这些人也用不上。电力过剩怎么办?我们这里面有三四台变压器如果做酒店和写字楼用得上吗?用不上也浪费,所以我们别浪费这些资源重新建立资源是目前城市里面最宝贵资源之一,除了房子就是电力了,这两个是最宝贵资源。现在我们储能产业链来电力资源比房子资源要高,电缆解决了建筑物还得花一笔钱建立起来,我们机楼里面这么一个大院子也是浪费的,我们能不能做充电桩的选择项,我们还有一个最大的难点就是在后面大家不太重视,但是对我来讲这个工作是最拿手的。原来的维护运营队伍要去哪里,前面讲了房子空了那么每个地市留下的几百号维护队伍干什么去?下岗吗?不太理解吧,开酒店吗?他也不会。重新搞开发计算机软件吗?搞新的多媒体吗?这都四五十岁的人了他也搞不了,跟我一样啥也不会,所以我们现在就希望让这些人别闲着,继续做储能的维护。储能的维护也是蓄电池、也是油机、也是电缆,我们现在干的就是这个活。通信机楼如何建设微网储能系统?我这里做了一个简单的概念,大家知道能源微网最大要素源网荷储,利用我们周边的这些区和周边的单位如何把它整合起来,我们不是说自己用,除了自己用以外还给周边的小区学校储能差异化应用。
我们这里考虑的就是说,储能的定位一个是源,就是我们的供电结合太阳能光伏三联供。我们的网是以局为中心,输入输出和线路都考虑。荷就是以局内负荷为中心,包括充电桩、IDC、办公营业,也考虑对外售电的负荷包括作为宾馆、学校、商场、写字楼等等。储就是核心的我们有条件建大容量的储能系统实现错峰储能、应急储能和调峰储能。
最后讲一个通信产业多元发展的致胜法宝,就是微网储能。我们看一下,通信基楼微网储能运作机制,第一方面我们考虑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和资金与运营商组建合资公司来做。第二个引入第三方管理团队组织能源微网运行。第三个培养运营商自己的管理团队,把能源微网运行维护与通信的运营维护团队结合起来,说白了就是让我们自己的弟兄们有活干。把通信机楼能源微网产业做强做大形成电信运营商新的增长点,同时解决了机房资源和员工就业的出路。
通信机楼微网储能与其他的微网也在做,错误定位在哪里呢?我们目前新进来的这么多公司从事都是买电售电的倒手赚差价工作,我看了一下广东南网都在做这个事,每一度电赚8分钱干批发商生意,对我们能源运行效率提高有帮助吗?我看没有,纯粹是分钱就是供电局挖一笔钱走了。未来社会的能源微网无法在城区市中心落地,我认为谁来做能源微网他在城市中心落地都很难,现在做来做去都在外面做,都在郊区找一些旁边的地方做,甚至目前在城市里能落地的也只有在城市开发区一些建设新区做一做,你到老城区试试看,可以吗?没可能。我们的人目前都是生活在小城区、老城区,我们的电动汽车大部分也是在老城区。基于通信机楼能源微网落地城区是可以贴近能源消费需求,承接了电信退网后的机房闲置、人员富余的解决问题,同时解决了运营商的增量市场和资源存量的出路。
我们看一下整个产业发展的定位。第一个是进程时机最优化,我们今天讲的事情并不是说现在就能做起来,要结合网络重构和退网进程和电价政策完整的实现才有意义的。所以我们认为要结合退网和网络重构,退网阶段是不会考虑能源微网实施的,为什么?我退下来还不知道怎么用凭什么你搞能源微网呢?退下来以后当网络重构完成了新的机房和网络建好以后才明确这个地方多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能源微网的出路。第二个是资源利用最大化我们有三大稀缺资源,一个是建筑资源就是有高强度的机楼。第二个是外电的市电容量管道资源,这也是目前再去开挖是不可能了。第三个是很大的院落空地资源,这是城区里面的稀缺资源。还有我们有四大重要资源,屋顶资源、网络资源、油机资源和空调资源,这些都是现在与能源系统有密切关系的重要资源。还有我们通信运营多样化的考虑,所有硬件资源与通信网络同类,我们做储能电子也好、电力电缆也好跟我们没有差别,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这种事。第二个所有维护人员与现在通信电员同类。能源运营于网络运营商业模式类似,都是基于长期运行、按月度运行滚动发展的模式,不是一锤子买卖也不是卖硬件、也不是卖软件,就是卖一种服务。
结论就是通信机楼微网储能产业是基于通信闲置资源再利用的最佳选择。同写机楼微网储能产业是发挥通信维护人员经验的最佳选择。通信机楼微网储能产业是通信主业收入萎缩后的又一新增长点。现在目前我们三大运营商当然移动比我们好,移动老大哥是最好的了,当然移动电网和铁塔都很好,但是联通和电信是最艰难的,主业收入都在萎缩,移动不再萎缩了。上个月总理提到了一个很响亮的口号是一切免费,能不萎缩吗?肯定萎缩的很快。但是我们要找新的增长点,我们认为这也算一个可以考虑的。通信机楼微网储能产业必须要依赖电池市场开发、能源价格市场化,这个进程来同步发展才有意义。谢谢大家,我讲完了。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