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时间长,可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0万平方千米,具备建设国家大型太阳能发电基地的资源条件和光伏产业发展优势。从发展趋势看,青海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发展光伏、光热、风电等新能源具有很大优势。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清洁、经济、环保的绿色能源,对于转变我国能源生产和使用方式,减少传统化石能源带来的PM2.5污染问题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是,大规模规划开发和发展光伏发电亟须解决并网难、送出难问题。
实现青海光伏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送出和大范围消纳,需要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通过特高压电网接入和远距离送出,在更大范围内消纳。特别是光伏发展优势明显的柴达木盆地光伏电力无法就地消纳,大规模开发需要大规模外送,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解决光伏电力送出消纳问题。因此,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新建特高压外送通道,是实现青海太阳能资源大规模开发的重要支撑条件,尤其是对于柴达木盆地实现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送出和大范围消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建议加强支撑电网及特高压输送通道建设。将青海新能源电力外送规划纳入国家能源总体规划,超前研究青海新能源特高压外送方案,增加电力输送通道、扩大电网外送能力,为规模开发和接入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奠定基础。加快研究柴达木盆地周边750千伏电网建设方案。简化新能源接入电网流程,加快750千伏大柴旦至德令哈至西宁双回输变电工程建设,新建特高压外送通道,在柴达木盆地周边构建强大750千伏电网架构,为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电网支撑,并通过统筹组织新疆火电、本地火电及抽水蓄能电站、通天河水电和柴达木盆地光伏电站电力,打捆外送,实现最佳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加强支撑电源建设。尽快批准通天河流域水电规划,研究柴达木盆地配套火电及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问题,为电源打捆外送创造条件;重点加快启动和推进柴达木盆地内已规划600万千瓦火电,有效解决调峰电源不足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青海光伏产业发展,需要国家在产业布局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上给予倾斜,在青海布局建设国家光伏、光热发电技术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并从产业发展政策、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同时,要加快光伏并网技术研究,建立光伏发电并网技术支撑体系、智能化电力运行管理体制和动态可调节负荷管理新模式,实行光伏发电、风电预测预报和并网运行实时调度管理制度,提高电网运行调度新能源电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