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边远地区与海岛离网储能(停用) 返回

智能电网建设资金全部来源自国家电网

作者: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0-10-09 浏览:

“我们确实在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步伐。”国家电网对外连络部新闻处副处长刘心放对记者表示。

此前一天,国家电网召开2010年工作会议,规划于2010年在电网建设方面投资2274亿元,而“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充电站”将是投资的重点。

国家电网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以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同步电网为接受端,东北、西北电网为输送端,连接全国各大煤电、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坚强电网结构。”

刘心放坦言,目前,对智能电网建设来说,“最重要的是,获得政府的支持”。但业界对以“长距离、大容量输电”为特征的智能电网的争议,仍在继续。

两大驱动

据刘心放介绍,国家电网之所以要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主要基于对未来的两个判断。

从战略层面上来说,清洁能源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社会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以风、光、核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迅速发展,并取代传统的煤、油等一次性能源。“而清洁能源的发展,对电网提出了新的要求。”刘心放表示,只有建设智能电网,才能适应并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他进一步解释道,以风电为例,风力属于不可控的能源,“时有时无,时大时小”,但社会需求稳定的电力供应,“要把风电变为稳定的电源,就需要对它进行调峰”。

“调峰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建蓄能电站、储能基地等,但这些都比建坚强型智能电网的成本高、适用性也较弱。”刘心放称,建智能电网可以实现全国性的电力调配,从而把清洁能源送到需要电力的地方,实现“电力供需的实时调配”。

另一方面,国家电网认为,世界金融危机仍在持续,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内企业特别是加工出口企业处境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不加快建设智能电网,国内企业将“很难过”。在他看来,在全球经济缓慢回升的过程中,电力供应不稳定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很大。

“最典型莫过于现在发生的电荒。”刘心放介绍,随着经济的复苏,电力需求持续攀高,华中电网缺电300万千瓦,但同时西北电网却富余了1000万千瓦,“但现在的电网,无法把西北电网富余的电力运到华中电网”。

“如果建成智能电网,西北电网与华中电网的电力运输就没有问题了。”刘心放表示,通过建设智能电网中特高压输电线路,西北电网的电就能低成本的运输到华中电网。“这样,企业就不用在订单增加的时候,为没有电力发愁了。”

“当然,这对国家电网也很有利。”刘心放表示,因为,如果西北电网多余的电力用不掉,需要电网来埋单,而华中电网本来可以卖更多,但“没电可卖,也等于是亏了”。


 

分享到:

关键字:智能 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