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储热蓄冷项目 返回

你了解熔盐储能吗?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融媒体中心 浙电e家 发布时间:2022-10-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前不久,浙江省内最大规模用户侧熔盐储能项目在绍兴天圣集团天实园区接电投产。

“熔盐储能”到底是怎么回事?发展前景如何?让我们e探究竟吧!

你了解熔盐储能吗?

简单来说,熔盐储能就是将熔盐罐进行加热,把能量存储起来,再将存储的热量通过蒸汽发生系统产生蒸汽,从而实现供热。顾名思义,熔盐储能是热储能中的一种。它以二元盐(60%硝酸钠+40%硝酸钾)为主要介质,具有储存热量大、储热时间长等特点。

图片熔盐储能罐示意图

工作原理

熔盐储能分为蓄热和放热两个工作过程。

一方面,采用智能互补系统将风电、光伏、夜间低谷电等作为能量源,通过电加热器加热熔盐,储存热量;另一方面,在换热系统中高温熔盐与水进行换热,释放热量。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小e给大家做了一张原理图。

熔盐储能储热和放热工作原理图

熔盐储能是可长远发展的“潜力股”

目前进入商业化阶段的主要有抽水储能、电化学储能和熔盐储能三大储能技术。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与其他两种储能技术的对比。

熔盐储能VS抽水储能

当前,抽水储能是市场主流技术,但由于国内风光发电主要集中于西北地区,受制于自然条件,抽水储能在西北地区适应性较弱,电化学储能和熔盐储能的渗透率有望提升。

相比于抽水储能,熔盐储能对地理因素的要求较低,远期来看能够足量的满足储能需求,需求响应能力也更加突出,当全凝机组热机状态下可在15分钟内实现快速响应。值得一提的是,熔盐储能建设周期相对较短、投资效益水平也更加可观,天圣熔盐储能项目预期投资回收期6年,内部收益率可达14.95%。

抽水储能VS熔盐储能对比图

熔盐储能VS电化学储能

而相比于电化学储能,熔盐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清洁能源取暖等方面,具有更多优势。熔盐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之一,既可以大规模集中应用于光热发电储能、新能源废弃电力利用、电网调峰等领域,也可以分布式应用于智慧能源、清洁能源集中供热、清洁能源热电冷联供等领域,尤其在光热领域,可显著提高发电系统的热效率、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电化学储能VS熔盐储能对比图

熔盐储能的应用领域

目前,根据应用领域不同,熔盐储能的应用场景可分为:光热发电、谷电加热和蒸汽加热。

光热发电

光热发电系统带有熔盐储能装置,可实现储热、调峰、连续发电。

蒸汽加热

蒸汽加热主要用于火电灵活性改造。熔盐储能技术应用于火电灵活性改造,可显著改善火电机组供热调峰能力。与现有的火电机组调峰技术相比,蒸汽加热熔盐储能的火电调峰技术能耗更低、运行更节能可靠、改造成本低等。

蒸汽锅炉示意图

谷电加热

谷电加热是在电力供给盈余、电力需求低谷时,主动将电力以热能形式储藏,在电网需要时再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谷电加热示意图

今年6月,浙江省能源局联合发布《浙江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其中,绍兴天圣集团绿电熔盐储能项目被列入首批示范项目。该项目可消纳来自西北地区的风光电力资源,通过熔盐储能供热系统及汽轮发电系统实现对园区供热、供电,为食品加工、纺织等企业提供稳定持续的蒸汽、热风等高品质热源,并可全负荷顶峰满足电网需求响应,是“双高”行业绿色零碳转型试点项目。

一直以来,纺织印染行业被贴上了“高耗能”的标签,而绿电熔盐储能的诞生为印染行业低碳转型打开了新思路,以高温熔盐为储能介质,将绿色电力转化为热能储存在熔盐中,24小时不间断供应蒸汽,机组的能量利用率达95%。在为纺织印染行业提供零碳能源的同时,也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在110千伏移动预装式变电站内检查设备|严璐瑶 摄

在天圣集团绿电熔盐储能项目中,为确保项目能够如期投产,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在该项目的供电方式上,将电网主网侧的创新专利运用到用户侧变电站。

“由于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我们采用110千伏移动预装式变电站代替传统变电站,即装即用,有效缩减用户变电站建设工期。”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市场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海峰介绍。

110千伏移动预装式变电站|严璐瑶 摄

不仅如此,移动式变电站还能够快速满足用户安全可靠供电,同时加强电网调度运行对移动变电站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异常报警,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的程序控制实现远程停送电操作,实现无人值守自动控制。

分享到:

关键字:储热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