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随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力占比的持续增长,能够快速、节能、安全的储能方式越来越受关注。近日,首航高科发布公告称,预计投资金额100-110亿元,用于“20万千瓦光热+80万千瓦风电+52万千瓦光伏”的光热(储)新能源多能互补一体化大基地项目。
总市值109.9亿元,业绩多年亏损,首航高科底气何来?
■■ 账面资金紧张
首航高科历年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1年,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750亿元、7.441亿元、4.405亿元、7.18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6.45亿元、0.08亿元、-8.94亿元、-2.2亿元,多年为负利或微利。同时,公司货币资金也在连年减少,分别为26.61亿元、22.71亿元、11.09亿元、2.659亿元。截至2022年一季度报告,首航高科货币资金1.654亿元。
账面资金不足2亿,首航高科再投百亿项目靠谱吗?投资者也不禁发出了疑问。对此,首航高科日前在投资互动平台中回复称,项目会引入央企或国企作为战略投资者。
“找央企或国企担任战略投资者,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治理水平,从而提升利润率;另一方面,若战投以追求长期战略利益为目标深度参与,有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清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
面对多年亏损,首航高科在《关于深交所2021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以下简称《回复》)中表示,受多重因素影响,公司近几年经营业绩不佳,主要是处于转型阶段,随着行业政策的变化和技术革新,资产产生减值情况,但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不确定性。
拐点似乎已经出现。7月29日,首航高科发布《关于收到光热发电项目中标通知书》的公告,确认中标 001 标段三峡能源青海格尔木100兆瓦光热项目EPC总承包,中标金额16.48亿元,这比首航高科2021年营收的2倍还多。
在首航高科发布投资百亿公告后的首个周一,首航高科股市开盘总市值显示为109.9亿元。而截至发稿,总市值已上涨至约140亿元。可以看出,市场对于首航高科的前景预期较好。
■■ 不是外行
首航高科成立于2001年,以空冷业务起家,涵盖了从1万千瓦到100万千瓦等机组的空冷系统。当下,首航高科的主要业务已逐步从空冷业务向光热业务发展。
首航高科在《回复》中表示,近几年,公司的经营业务划分为6个经营分部,分别为空冷设备、海水淡化设备、余热发电、售电业务、光热发电及供暖收入部分。公司主要业务贡献为空冷设备、余热发电及光热发电业务,其中余热发电和光热发电业务呈现规模和毛利逐步上升趋势,2021年公司毛利达到1.39亿元。
何为光热储能?首航高科曾介绍,当电网不能完全消纳风电或者光伏发电等能源时,这些过剩的能源可以通过电加热器,加热光热中的熔盐,将能量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以最大效率生产出源源不断的电能,发电过程与传统的核电、燃煤以及燃气发电方式一样,无需转换,促进风电和光伏的随机波动性电源的消纳。即使碰上连续多日无水、无风、无光、无煤的极端情况,凭借大容量的光热储能系统和熔盐罐保温设计,仍然能保证储能系统安全运行。
自2010年起,首航高科就开始了对光热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开发。2014年投建敦煌1万千瓦塔式熔盐光热项目,2018年敦煌10万千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成功并网发电,2021年中标青海100万千瓦“光热+多能互补”项目。布局多年,首航高科光热储能规模的逐步扩大,似乎成了此次决定百亿投资的底气。
对于此项百亿投资,首航高科也已开始布局。8月15日晚间公告显示,首航高科拟在酒泉市肃州区以1.5亿元设立项目公司,用于这次百亿项目的备案和项目实施。
■■ 乘政策东风
“上市企业投资相当市值的项目并不十分常见,未来一旦投资项目不达预期效益,将会对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和风险。”宋清辉表示,“不过,在政策助力下,风光热储项目或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市场主流。在此背景下,首航高科此举,对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的大力发展新能源中指出,要积极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推动建立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风电互补调节的风光热综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同时,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中提到,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其中包括推进熔盐储能供热和发电示范应用。
多项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促使“风光热+多能互补”开始驶入快车道。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成熟、项目持续推进,光热储能将在能源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东北证券研报认为,首航高科是国内唯一光热发电全产业链布局的公司。预计日前中标的三峡能源青海格尔木100兆瓦光热项目只是西部光热充足省份大规模招投标的开端。随着风光大基地建设的快速推进,公司有望依托全产业链优势推动光热储能项目由点到面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