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储热蓄冷项目 返回

光热产业方兴未艾 仍需政策“暖风”吹拂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9-10-15 浏览:

光热发电在能源转型、推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多年培育,我国光热产业链已逐步完善,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我国光热产业尚处于示范发展阶段,期待政策补贴退坡能渐进实施,给产业发展合理缓冲期

9月的迪拜,海滩依然延续着夏日浪漫,而在南部沙漠,一座占地面积44平方千米,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光伏光热太阳能发电项目改变了沉寂已久的大漠。这座由中国企业承建的950兆瓦光热光伏混合发电项目的首台槽式集热器,于迪拜时间9月19日组装成功。项目建成后,每年为迪拜32万多家住户提供清洁电力,还将减少160万吨碳排放量。

该项目只是我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异军突起的一个缩影。自2005年至今,我国光热发电产业从无到有,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产能规模,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对产业的结构优化和成本的降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示范项目带动产业创新

光热发电作为稳定、可靠的优质电力,在能源转型、推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光热产业链已逐步完善。

9月19日,中电建青海共和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也成功并网发电,为助推我国能源转型再添新样本。

作为有望替代煤电,为电网提供稳定、可靠电力的可再生能源,光热发电已成为多个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6年,国家能源局启动首批20个光热发电示范项目,装机规模总量达1.35吉瓦,开启了我国光热发电的商业化进程,并带动了一批材料、设备制造以及电站建设企业的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首批示范项目共有4个项目建成投产,并网运行的光热发电项目累计装机量达到320兆瓦。预计今年年底前,我国有望再并网4个项目,新增装机250兆瓦左右。

“虽然我国光热发电起步较晚,但部分技术已经走在国际前列。”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孙锐告诉记者,通过首批示范项目,带动了相关企业自主创新,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目前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

“例如,塔式聚光集热系统在国际上也只有几家公司掌握该项技术,而首航节能和中控太阳能等龙头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关键技术。项目建成投运后,运行性能良好。另外,兰州大成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熔盐菲涅尔式聚光集热技术,并率先开展了世界首个商业化电站建设;正在建设中的玉门鑫能项目也是全球第一个采用二次反射塔式聚光集热技术的商业电站。”孙锐说。

练好内功开拓海外市场

当前,光热发电产业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关注。英国权威数据分析公司Global Data发布的行业分析报告指出,光热发电技术具备高效及储能等优势,且成本下降空间可期,市场发展前景光明。分析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规模有望增长至22.4吉瓦。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50年,全球电力供应中将有11%来自光热发电。

据了解,今年,全球约有10个商业化光热发电项目处于实质性开发阶段,总装机容量1460兆瓦,其中海外项目6个,总装机1210兆瓦。

跟随“一带一路”建设步伐,我国光热企业开始在南美、北非、中东、南欧等地站稳脚跟,持续扩大中国品牌影响力,逐渐从项目总包和投资方向项目主设备供应商、集成商方向发展。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今年5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光热发电的度电成本为每千瓦时0.185美元,较2017年下降26%,较2010年下降了46%。报告强调,成本显著下降离不开中国市场在供应链以及项目开发方面的贡献。

“摩洛哥MASEN公司已与中国科学院商讨,在摩洛哥共同建立中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产品的试验展示基地,为国产光热发电产品进入非洲做技术铺垫,首批项目合同正在洽谈中。”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志峰介绍说。

补贴退坡期待合理缓冲期

走向清洁低碳化是能源转型的大势所趋。与常规煤电机组相比,光热发电具有更宽的调节范围和调节速度,因此在众多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光热发电可靠且灵活,并具备储能作用,可显著提升电网接纳光伏、风电的能力,为电网提供安全保障。

孙锐分析说:“光热集发电和储能于一身,同一地点、同等容量的光热发电机组发电量是光伏的2.6倍,能够提供100%电力保障,可以显著减少高比例风电和光伏接入后电力系统对储能电站容量的需求,与光伏、风电形成互补。”

光热产业方兴未艾,如何破解发电成本高企难题,黄文佳和金建祥早已成竹在胸。“再经过两三轮示范项目的持续建设,光热发电有望实现调峰平价。”

孙锐分析说:“如果光热发电装机每年保持一定增长规模,使产业链逐渐发展壮大,保守估算,2030年光热发电成本将下降到0.7元/千瓦时以下。”

与此同时,多位业内人士也担心,我国光热产业尚处于示范发展阶段,如果补贴政策发生重大调整,不仅会使产业发展陷入停滞不前的窘境,还有可能让刚刚培育起来的产业夭折。

专家认为,补贴退坡是大势所趋,但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光热发电项目建设周期长,同时,我国西北部独特的气候环境导致有效工期不足8个月,因此首先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给光热产业发展一个合理的缓冲期,以免造成大起大落。”王志峰坦言。

分享到:

关键字:光热发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