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州域主体位于素有中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策应国家“一带一路”和向西开放战略,全力打造的最具潜力、最富活力、最有爆发力的重要经济增长极。这里资源富集,产业基础良好,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和青海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成为海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已形成以盐湖资源开发为核心,融合油气化工、金属冶金、煤化工、特色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的循环型产业体系,成为全国最大钾肥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纯碱生产基地、中国陆上第四大主力气田、全国重要光伏发电基地,正引起国内外投资商的广泛关注。这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稳藏固疆的战略支点和南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青藏铁路、格敦铁路、格库铁路和正在规划建设的格成铁路交汇于此,格尔木、德令哈、花土沟三个支线机场通航运营,横贯全境的高速公路网正在形成,海西在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
海西州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年均日照时数3500小时以上,日照率超过80%,太阳能总辐射量年平均值为每平方米7300兆焦以上,为全国第二高值区;太阳能发电理论装机容量可达28亿千瓦,理论发电量达到5.12万亿千瓦时,占青海省太阳能理论装机容量及发电量的90%左右。可用于开发太阳能、风力发电的荒地、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面积达9.96万平方公里,且地势开阔、平缓,具备新能源资源规模化开发基础条件。近年来,海西州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依托资源优势,立足区域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思路,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定位,全州新能源产业正在朝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趋势发展。优惠的扶持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新能源企业纷纷入驻柴达木,创造了同一地区短期内最大太阳能光伏电站安装量、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并网系统工程等多个“世界之最”。截止目前海西地区新能源装机突破400万千瓦,“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13.5吉瓦,形成装备制造、发电、送出、实证、应用等为一体的产业链体系,打造全国光热发电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基地,成为海西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德令哈光照资源富集,水资源、土地、电网、产业等配套条件优越,是海西发展光热发电产业的理想之地,随着一批光热示范电站的成功建设,以及空气储能、熔盐储能等先进技术推广,德令哈光热产业发展必将迎来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