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千万辆之后一汽大众:不再唯规模论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经济观察报 发布时间:2014-12-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或许来自大众的德国人都不曾预料的是,一汽-大众会在23年内实现1000万辆的累积产量,创造了国内千万辆产量的最快纪录。另一个数字是,今年一汽-大众国产车销量有望达到170万辆。

12月2日,一汽-大众第1000万辆车在厚厚白雪覆盖的一汽-大众轿车一厂总装车间下线,来自股东三方一汽、大众以及奥迪的高层云集于此。

一汽集团总经理徐宪平在现场发言中提到:一汽-大众永远要做市场领跑者,第二个千万辆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尽管祝贺语中还有唯销量论的色彩,但一汽-大众的千万辆下线的众多领导发言中还是更多地提到“可持续发展”。对于上任一年多的一汽-大众总经理张丕杰而言,千万辆下线带给他更多的是归零后再出发。

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张丕杰将一汽-大众的成功归功于多年形成的公司体系,“公司的体系能力很强,只要我在决策上不犯大的错误就不会有问题。”

对于坐在销量冠军宝座上的一汽-大众而言,高处不胜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犯下一丝错误或许就会被竞争对手抓住不放,被拉下马。张丕杰的发言反复强调了“责任”与“体系”,这或许就是他以及他所带领的一汽-大众团队接下来如何做到“不犯错”的关键词。

不再唯规模论

制定销量目标、规划产品投放和产能布局是业界较为熟悉汽车制造规律,也正是这套决策体系令一汽-大众达到如今的销量规模。“2007年的时候,一汽-大众就提出要制定百万辆目标和体系,当时一汽-大众整车销量只有40万辆,全部产能加起来只有66万辆。”张丕杰表示。

但当时德方认为,目标过于激进,能在2016年实现就已经不错了。然而双方最终在餐桌上达成一致,正是这种看似激进、大胆的销量规划让一汽-大众抓住中国汽车市场的黄金十年,做到了年产销170万辆的规模。“现在对于一汽-大众而言,核心的命题不是做多大规模,卖多少车,而是如何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张丕杰认为现在的一汽-大众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唯规模论,反而在庞大产销规模下的如履薄冰。

按照一汽-大众现在的生产节奏,每小时有超过200辆新车下线,每天有近5千名消费者购买一汽-大众生产的大众和奥迪品牌汽车。在如此快的生产节奏和如此大的客户群体面前,哪怕是一个微小的错误都会在市场终端闹出惊涛骇浪。

张丕杰坦言,在企业产销规模迅速做大后,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风险让企业管理者承受了巨大的运营压力,有时甚至为之寝食难安。“可以设想一下,一汽-大众每天下线新车4676辆,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耽误一天就是这么大一个数字,如果耽误一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月,那将是更可怕的一个数量。”

张丕杰表示,“我们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视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和今后工作的重心,唯有责任方可驱动和成就未来。”

如何不犯错

按照现在2020年300万辆产销规模的规划,一汽-大众将在未来5年内迎来第二个1000万辆。

正如张丕杰在现场发言中讲到的“这一千万辆在一千万车主面前是一千万份责任”,未来5年要达成新的一千万辆带给一汽-大众将会是更多的责任与压力。如何不犯错成为整个团队和整个公司管理体系共同面临的命题。

大众全球董事、兼大众中国CEO海兹曼则强调高效与可持续发展,这与张丕杰的表述不谋而合。

对于高速运转的一汽-大众而言,体系尤为重要。 目前,一汽-大众拥有奥迪、大众两大品牌11大系列产品——奥迪A6L、奥迪Q5、奥迪A4L、奥迪Q3、奥迪A3、迈腾、CC、速腾、宝来、高尔夫和捷达轿车,并在东北长春、西南成都和华南佛山建有三大基地,位于青岛的华东基地已经投入建设,位于天津的华北基地也在稳步推进。

十年前,一汽-大众用十三年时间完成了100万辆,十年后的2014年,一汽-大众只用7个月就产销100万辆。而在接下来的5年,一汽-大众要完成过去用23年才能实现的一千万辆产销量。

目前,一汽-大众已在现有产品线的基础上规划SUV产品,并试图把一汽-大众的产品打造成族群概念,以加强对细分市场的覆盖。另外,大众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将于2018年在一汽-大众多款车型上搭载,首款车型为插电式奥迪A6L,于2016年投放。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的导入将考验一汽-大众的本土化能力。

张丕杰认为,一汽-大众多年积累的体系能力是其信心来源,做好品质才能保证增速。但他也坦承,以一汽-大众目前的体系能力去承载未来5年的发展还不够。据了解,一汽-大众投资13亿元的长春农安整车试验场即将投入使用,将提升车型导入的本土化测试验证压力,并大幅提高本土化研发水平。“按照现有的体系能力,要去冲击更高的300万辆产销规模,显然是有困难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必要在现有体系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这种能力。”张丕杰表示。而这种体系能力的强化速度能否跟上一汽-大众未来5年的发展速度,将成为一汽-大众“不犯错”的关键所在。

分享到:

关键字:一汽-大众 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