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新能源汽车发展如何破局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发展导报(太原) 发布时间:2014-12-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1月8日,“太原老兵新能源汽车4S店开业暨知豆微电影《车侠》首映礼”在太原盛大举行。作为一款微型纯电动汽车,“知豆”凭借其亲民的价格、小巧圆润的车身设计、自由灵动的驾乘体验、百公里仅4元钱的电耗成本、完美地诠释了新能源汽车的“新”理念。

随着大家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许多老百姓会选择购买节能汽车,同时,也急需政府相应鼓励、补贴政策尽早落实。

纯新能源汽车:市面比较少见

今年5月,得知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太原市民老李第一时间赶到4S店一探究竟。在这之前,老李准备将自己开了8年的捷达车卖掉,换一辆中档轿车,但选来选去却下不了决心买什么车。

后来,一位朋友告诉他,因为国家马上要出台对节能车的补贴政策,据说能补贴好几万元,如果买个混合动力车,后续的油钱能省不少。像老李这样买车一族的人真不是少数,在7月25日到27日举办的第四届山西省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博览会上,人来人往,观众都在体验着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汽车。“这车一般到什么地方充电呢?充电得多久?充一次电能跑多久?时速能达多少?手动还是自动?”展厅一角,一款山西天朔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锐虎牌电动汽车,引来市民围观。

“这款家庭用轿车市场售价在6万多元,最高时速80公里,充一次电需要8小时,能跑200公里左右,正常家庭220伏电压就可以充电。百公里耗电费用约3.5元,而普通汽车百公里耗油费用约50元。”山西天朔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俊涛介绍说。

当问到这款电动车是否进入国家补贴目录、能否上牌时,工作人员解释说,2013年12月30日这款车的首条生产线才正式投产,目前还没有进入国家补贴目录,上牌照的事宜也正在申报中。

记者了解到,我省公布《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规 划(2013—2020年)》,鼓励公众购买新能源车辆,并强化补贴优惠政策。但新出台的补贴政策并没有给像老李这样的购车一族带来预期的惊喜。

在丰田4S店,销售人员告诉他,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虽然属于新能源汽车的类别,但不在政策补贴范围之内。老李不禁感叹:“纯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配套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其市场化进程。对市民来讲,它们还只是个传说。”

油电混合动力车、甲醇车:环保优势突出

在第四届山西省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博览会上,除了电动汽车,以山西新源、山西丰喜、山西博世通为代表的山西甲醇汽车军团也在新能源汽车展厅整体亮相。

山西博世通汽车新技术开发公司技术部相荣国指着一辆被围观的甲醇汽车介绍说:“这是一辆改装家用车,加上‘任意加’这个燃料控制系统以后,就可以直接烧甲醇了。汽油和甲醇混合,任意比例都可以燃烧。虽然甲醇与汽油的使用比例是 1.8∶1,但价钱却只有汽油的 1/3,算下来既经济又环保。在山西已经有 3万多辆汽车在使用这种装置。”

目前,全国只有少数几家企业生产甲醇车,而生产出的车型、款式等也相对较少。据介绍,吉利汽车集团在晋中市已开工建设20万辆产能的甲醇轿车生产厂,预计今年年底正式投入生产。“此外,甲醇车环保优势也十分突出。甲醇是含氧化合物,具有完全燃烧等特性,可以有效降低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从而达到节能、减排效果。”省经信委总工程师、山西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杨永辉表示。“油电混合动力车最适合在市区行驶,在堵车、等红灯、低速行驶时,系统会自动切换模式,改由电池提供动力。”太原市一家销售油电混合动力车4S店的工作人员介绍,“混合动力车采用的是强混模式,使用的是镍氢电池,在行驶过程中将动能转为电能,并将能量储存。”

购买后可以正常上牌照吗?年检会受影响吗?针对类似问题,太原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消费者选购的混合动力车以及车型,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名录中,就可放心选购。只有纳入《公告》名录中的车型才可以正常上牌、审验。在市场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太原市出售的混合动力车有雷克萨斯、奥迪、奔驰、丰田等品牌。

燃气汽车:山西特色但不享受补贴

在山西,与甲醇汽、油电混动车并驾齐驱的,还有压缩煤层气汽车,也就是俗称的“加气车”。“按照山西的资源条件,发展和使用煤层气汽车是非常适合的。”山西晋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都新建介绍说,“山西煤层气甲烷含量在 97%左右,高于一般煤层气甲烷含量 95%的平均水平。采用这种煤层气为燃料的卡车每公里使用煤层气比使用柴油平均节省1.48元,不仅比柴油节省50%的费用,而且排放指标大大优化。”“普通汽车改造成油气混用车只要3000—6000元,汽车不存在动力衰减问题,动力兼容性强,气罐充气时间仅3—4分钟,而加注一次液化煤层气后可行驶里程为1000公里。”山西新能源汽车办公室副主任石磊告诉记者。

据介绍,12年前,晋城市就率先在山西省城市客运车辆中推广“油改气”。如今,全市97%的出租车,近57%的公交车变烧油为烧气,而且“油改气”和双燃料车正以平均每月 150辆的速度递增。“经初步测算,5000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可以节省近6000吨汽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8000吨。”晋城市环保局宣教中心主任崔涛表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设施健全,资源与能源优势明显,已具备一定的研发和产业化基础。各地不妨因地制宜,适合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从最容易的推广模式做起,再向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更为现实可取。”杨永辉表示。

本报记者 原建猛

一个本土新能源企业的政策困惑

盯着电脑上刚发布的新闻,陈强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声,失望的表情顿时写在脸上。

这则新闻,就是山西省11月14日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该扶持政策,政府将会对企业从政府采购、营销补助、税费减免等各方面进行大力扶持。“可惜,这样的政策利好却与咱无关。”12月1日,坐在老板椅上的陈强,一边看着扶持政策的细节,一边喃喃自语道。

陈强是山西人,目前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太原汽车行业商会会长,一个是山西远航电动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2006年开始,他将近千万资金投入新能源事业。2010年成功研发了太阳能电动自行车,之后又研发了四轮太阳能电动汽车。这一举动不仅填补了电动车市场上山西品牌的空白,而且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批量生产的太阳能电动车,一时业内轰动。

陈强告诉记者,倘若太阳能电动车彻底取代传统电动车,一年可以节省480亿度电,相当于16个秦山核电站一年总发电量,所以,这一山西研发制造的本土品牌的市场前景非常巨大。

12月1日,记者见到了“晋虹”太阳能电动汽车。从外观上看,这个汽车与微型汽车大小相当,车体结构与街头常见的汽车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这个汽车车顶上有一大块泛蓝的太阳能光伏板。“这就是‘晋虹’的核心技术所在。它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就是先把太阳的光能量通过太阳能光伏板吸收,然后通过逆变器将能量稳定地传输到蓄电池里。最后,通过蓄电池的电能来驱动整辆车行驶。”陈强告诉记者。

陈强说,在自己多方面的努力下,截至目前,“晋虹”太阳能电动车已获得 18项国家专利,在全国开店279家,还出口到孟加拉国,达到了一定市场影响力。

然而,他还有更大的梦想,梦想着依托“晋虹”这个真正环保节能的产品,构建属于自己的汽车商业帝国,让“晋虹”太阳能电动车遍布大江南北,成为山西对外形象的一张烫金名片。

在陈强看来,要想实现这一梦想,除了市场本身的行为外,还需要得到政策的不断推动。

可是,各项扶持政策每次都与陈强擦肩而过。

就拿这一次来说,陈强认为,文件中的扶持政策对于企业和市场来说,是一针强心剂,是非常利好的事情。

在电子版扶持文件中,记者看到,一方面,2014—2016年,太原、晋城市属地范围内的党政机关和公共机构,以及公交车、出租车等城市客运与环卫、物流、机场通勤、公安巡逻等公共服务领域新增或更新的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40%(其中电动汽车比例不低于30%)。

另一方面,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我省电动汽车、甲醇汽车、燃气汽车的生产企业,根据产品实现销售量情况,给予营销补助,标准为2000—50000元。

然而,面对这一利好政策,陈强却只能望而兴叹。

“这两方面的惠民惠企政策,都有一个最大的基本条件,就是企业以及产品必须列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与产品》公告目录。”陈强告诉记者,我的太阳能电动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但是,我的山西远航电动车业有限公司和产品并没有列入国家 《车辆生产企业与产品》公告目录,所以,不在政府扶持的范围。“这就是我最大的困惑。”

而在陈强看来,他的公司和产品之所以没有列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与产品》公告目录,有自身方面的原因,比如自己的企业基础还太薄弱,生产企业的资质和规模都达不到列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与产品》公告目录的要求。

然而,陈强认为,在普通民用电动车市场崛起的新形势下,国家在制定准入标准的时候,应该灵活宽松一些。“现在国家提出民用低速电动车的一些生产标准,对我们来说,要想达到是非常困难的。就算是达到了,在申请国家低速电动车总目录时,又有很大的困难,因为这个目录在生成的时候,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复很少,这种事情基本不会落到像我们这样的企业。”陈强告诉记者,现在国家针对低速电动车进入总目录的工作重点放在开放的山东,山西是没有任何倾斜的政策。

陈强希望,他以及山西很多需要政策扶持的科技项目,能够由政府出面,由金融机构给予金融资金以及一系列政策方面的指导帮扶。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补贴 充换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