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卡什代村。
天还没亮,45岁的村支书马忠林早早下了床,站在村口的一块巨石上向东眺望。山区,寒风刺骨,老支书盯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等待着每日都要进村的电力施工队。
“盼通电,盼光明,盼着电力施工队能够早一天完工,村里的生活就能早一天亮堂了。”马忠林掰着手指算着工程结束的日子。
盼光明,送光明,类似卡什代村的一幕幕如今在青海省的无电地区处处上演。
无电地区用电问题事关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基本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无电地区农牧民迫切期待解决的大事。按照国家和国家电网公司要求,截至8月底,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2013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所有项目全部开工,2013〜2014年,国网青海电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拟投资13.03亿元,通过电网延伸方式解决供电经营区内22687户8.34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把无电地区通电这件事当成“天大的事儿”来办,确保无电地区群众早日用上电,让无电地区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国网青海电力积极协调、精心部署、严格施工,用爱浇灌出无电地区百姓生活的希望之花、幸福之花。
盯着灯泡看它三天三夜
马成祥立下了军令状。
记者见到马成祥时,这位皮肤被晒得黝黑的汉子正在施工现场督导施工。作为国网黄化供电公司无电地区通电工程负责人和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乡亲们对于光明的期盼。“一定要在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早一点为大山里的乡亲们送上电。”马成祥说。
卡什代村的通电工程,目前是马成祥最为关心的。村子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地处青海省东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个被大山阻隔的回族村落。由于自然条件、地理区位、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里贫穷落后、经济单一,村民们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多年来,散落在大山深处的村民仅靠饲养山羊为生,年收入只有500元左右,生活照明也只能靠几块太阳能板。
“去年,我们村发生了山体滑坡,村民们开始选新址建房,全村56户人家,已经有10户建好新房,盼星星盼月亮,就等着早日能通电。”只要一有空,马忠林就会来到施工现场附近山上,了解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人员一道为工程早日竣工忙活,看着矗立起来的电线杆,马忠林笑着说:“等通好电,村子发展就有了盼头,再也不用过这种‘瞎子’‘哑巴’的生活了。”
“卡什代无电地区通电工程总投资136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4.75公里,新建0.4千伏线路2.1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两台,容量100千伏安,7月20日开工,预计10月底即可竣工投运。”据马成祥介绍,在国网黄化供电公司经营区域内,像卡什代村这样还未用上电的农牧民还有6041户23175人。为了切实加快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步伐,把这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实施好,国网黄化供电公司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配合,在收集无电户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按照项目加快施工,整个建设工程计划在2014年年底投运,在经营区域内基本实现户户通电。
“如今电还没通,村里就已经有人买了冰箱、洗衣机、电视机,村里还计划办个沙石场,到时候就能发家致富、安居乐业了。感谢电力公司,给我们送来了好生活。等通了电,俺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盯着灯泡看它三天三夜!”对于未来的生活,马忠林充满了希望。
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把上级的规划蓝图认真铺就,把百姓的盼电美梦变成现实,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实施以来,国网青海电力按照国家和公司总体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细化分工,强化措施,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做到了实处,也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打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
这场攻坚战
对于国网青海电力来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是块不折不扣的”硬骨头”,也是场任务艰巨的攻坚战。
据了解,在国网青海电力经营区域内,经过10余年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具备电网延伸条件的无电村(社),基本上都用电网延伸解决了通电问题,剩余的无电户均位于偏远牧区,居住极为分散,电网延伸难度极大,加上为配合退牧还草工程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工程实施,青海省政府将青海南部地区部分生态保护区牧民迁移至大电网供电区内,也增加了新的无电人口。此外,游牧民定居不确定,原有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户用光伏电源由于缺乏保养维护,退出运行和损坏后,形成的新无电户,也给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提出了挑战。
截至2013年年底,国网青海电力经营区内尚有无电人口21.93万人,涉及23个行政县132个乡(镇)679个自然村。
面对自然条件恶劣、无电户分散等诸多问题,多年来,国网青海电力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出发,从经济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出发,自1998年直供直管县累计投入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资金18.61亿元,解决94755户无电农牧民的通电问题,为青海省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新一轮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作的开展,在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面前,如何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按照进度要求切切实实落到实处,显然成为各项工作的关键。
“首要的任务,是制定切实有效的规划。”在堆满建设资料的办公室里,国网青海电力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刘国平面对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根据无电人口变化情况,我们逐年修订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规划,并将此规划纳入配电网规划,各级配电网规划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站址、路径受地方保护,确定项目落地,此外,积极将公司经营区内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纳入全省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规划,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
据刘国平介绍,目前国网青海电力经营区内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方案已经通过青海省发改委审批,2013年〜2014年,通过电网延伸方式解决经营区内8.34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对于电网无法延伸覆盖的地区,按照国家能源局356号文件精神,由相关企业投资3.57亿元,采用光伏分散供电方式解决13.59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为确保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作向预定规划推进,国网青海电力在组织协调方面层层加强过程管控。2013年8月,青海省政府成立并确定了青海省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领导小组,该小组由青海省副省长马顺清担任组长,青海省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指导青海省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作,国网青海电力参与其中,定期召开组织协调会沟通合作。与此同时,国网青海电力在省公司层面成立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形成“省公司确定全年建设目标、省公司主观职能部室定期召开协调会、省公司或主管部门组织督查检查”的有效机制,此外,更是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完成情况纳入到各相关基层企业业绩考核中,与收入、评先评优等挂钩,通过考核机制推动相关工作进行。
2013年,国网青海电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中,10千伏及以下项目年底前竣工投产,35千伏及以上项目明年4月建成。对未开工的项目,国网青海电力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条件,尽早开工;建设单位要主动与物资供应部门联系沟通,保证物资供应及时准确,科学安排停送电时间,加大参建单位教育培训,充分发挥政府各领导小组作用,加强过程管控,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与此同时,国网青海电力还全力推进2014年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对项目的招标、开工、竣工等时间节点做了详细安排,建设单位在可研编制阶段重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提高无电项目科技含量,做好环评水保、用电预审等前期工作,为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解决无电地区群众的用电问题,关键是抓落实,面对这场任务艰巨的攻坚战,国网青海电力狠抓组织协调,狠抓工程进度和质量,以高昂的斗志和为国家为百姓的责任心,全力绘就一张壮美画卷。
要看到困难,更要看到希望
2013年以来,国网青海电力全力推进新一轮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主要的困难有两个,一是工程施工安全压力较大,二是工程建设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刘国平表示。
青海地理、气候条件特殊,有效施工期只有半年,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点多面广,冬季冻土、低温对工程施工极为不利。尤其是当前,青海已进入冬季,正值无电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参建人员多,工程工期要求紧,加上无电地区均在交通不便、山大沟深的地方,对工程施工安全产生了极大挑战。
以卡什代村为例,据现场施工负责任人罗成红介绍,该村地处深山大沟地区,材料和设备运输极其困难,加上村民居住分散,给线路架线和立杆都带来了难度。杆基全部都在山岭之上,只能靠人工开挖,仅两基杆坑两个人挖就需要12天的时间,而这样的杆坑在这项公车功能中共有160个。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尤其是在山脊上立杆,由于地理条件限制,电杆只能靠一台手扶拖拉机头的牵引,用钢丝绳固定好1.8吨的电杆,再用“绞磨”的方法把电杆运上山,即便用上这样的办法,每天也只能牵引两根电杆。
相对于工程施工安全,工程建设外部环境也面临诸多问题。变电站建设征地、输配电线路走廊落实困难、办理时间长,严重制约工程建设周期,赔偿要求不合理的情况日益突出,施工受阻情况严重。面对这一问题,国网青海电力除加强自身工作以外,积极将工程纳入地方政府重点工程,政企联手,共同推进。
2013年6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共同加快推进青海省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协议》,协议中规定,由各级人民政府牵头,加强对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协调重大问题,做好拆迁、征地、赔偿等方面的协调工作,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政企双方加强联系,协调配合,探索建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运行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要看到困难,更要看到希望。”刘国平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对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稳定,二是有利于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三是改变了当地生产、生活方式,推进当地社会发展,四是有利于将当地优势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通过矿产开发、牧业深加工等,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十二五”期间实现“全部无电人口通电”,是国家电网公司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无电地区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解决无电人口供电问题,是公司重要的社会责任,2014年基本实现为无电人口通电这一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尽管当前在具体实施中,国网青海电力还面临许多考验,但当前取得的诸多成绩已经证明国网青海电力有能力也一定能打好这场攻坚战。
为无电百姓送去光明,送去希望,用爱浇灌的这朵希望之花,幸福之花,定然会绽放在大美青海,绽放在老百姓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