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天圣集团熔盐储能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已正式具备送电条件。”9月19日,浙江省内最大用户侧熔盐储能项目于绍兴天圣集团天实园区成功送电。据测算,该项目建成后,年供蒸汽量42万吨。
今年以来,浙江省积极打造国家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联合发布《浙江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其中天圣集团绿电熔盐储能项目被列入首批示范项目,在探索新型储能发展领域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悉,浙江天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产能占全国化纤全拉伸丝产量的10%左右,规模处于全国行业前十位,蒸汽用热需求量十分庞大。“我们之前都是用煤炭等化石燃料供热,但煤炭资源有限且价格也不便宜,而且现在国家一直在提倡企业节能降耗,为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原先所采用的燃煤锅炉、热电厂管道蒸汽和天然气等主要热源已无法保障蒸汽供应,所以必须寻求全新的破局之道。”天圣集团熔盐项目负责人俞建强介绍道。熔盐储能技术成为了企业突破现状的“金钥匙”。
作为新型储能界的“佼佼者”,简单来说,熔盐储能就是将熔盐罐进行加热,把能量存储起来,再将存储的热量通过蒸汽发生系统产生蒸汽,从而实现供热。
该项目相较于其他熔盐储能项目最突出的两大优势就是利用了来自西部地区的风电光伏,并在全国首次利用廉价谷电进行储能。“我们大致算了一下账,项目投产后,不仅能享受绿电权益,抵扣能耗指标,并且蒸汽成本可低至210元/吨,相当于每月可节省约300万元的成本,从长远来看,这对我们企业发展来说是一笔稳赚的‘买卖’。”俞建强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同时也对供电公司的服务表示肯定,“此次变电站建设工期大幅缩减,与供电公司的创新、优质服务分不开。”
为确保该项目能够如期投产,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在该项目的供电方式上,将电网主网侧的创新专利运用到用户侧变电站。“由于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我们采用110千伏移动预装式变电站代替传统变电站,即装即用,有效缩减用户变电站建设工期。”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市场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海峰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该熔盐储能项目在绿电凭证上有着大量的刚性需求,借助绿电交易市场这一“枢纽”进行传导,促进光伏等新能源电站平价上网积极性,其优良的储能特性也有助于绍兴地区新能源的集中消纳。
据俞建强介绍,熔盐储能发电项目将在相关政策明确后实施,预计建成后,能以1万千瓦的功率运行12小时,每年可发电3200万千瓦时,节约动力煤13.9万吨,全年减排二氧化碳36万吨。其灵活稳定的消纳和输出能力不仅能为企业节能低碳转型插上“双翼”,也将为电力系统提供百兆瓦级灵活调节能力。这么一来,既提升了新能源消纳能力又平滑了电网负荷曲线,支撑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实现。
一直以来,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强化储能电力系统平衡调节功能,助力各类新型储能领跑“双碳”赛道,在新型储能领域做出许多大胆的尝试与探索。6月17日,全国首个35千伏中压直挂式储能电站在绍兴并网运行,进一步增强电网支撑能力,并作为大型备用电源,有效提升故障后恢复能力,减少停电经济损失;在整合储能设备的基础上,国网绍兴供电公司通过“云储能”交易平台充分调动储能资源,带动更多市场及用户参与储能建设并享受红利,既满足企业用能需求,又降低用电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