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一带一路”推动能源投资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4-12-12 浏览:0次

中国储能网讯:能源是经济的动力,也是风向标之一。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定调来年发展基调的同时,对能源领域影响也很大。

 

具体到能源领域,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及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专门讨论后,改革一直在推进。“产业转移、对外投资、“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项目投资,真正将合作落到实处。”一家央企的副总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如是说。

 

“一带一路”沿途既有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产出国,如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等;也有着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潜力巨大的赤道和北极地区。化石能源丰富的地区也在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所以,“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资本出海,参与海外建设。石油、天然气、新能源、核电都将在海外获得机会,同时也有利于能源安全。

 

今年11月的APEC会议上,中国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发改委最近也宣布,将启动七大工程包,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其中多数是能源项目。

 

价格改革是能源领域持续热议的话题。“价格改革对能源领域真正的市场化至关重要。”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林伯强主任对本报记者称。

 

很多领域,即使局部放开,民企和社会资本也不敢轻易进入,因为政府定价,国企可以持续投入,向国家拿补贴,民资要担心经济后果,症结都在价格机制没有理顺。

 

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曾预计,在通缩压力加剧的背景下,价格改革将加速,可能进一步放松对能源、公用事业价格的调控。

 

国家一直在推动的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发展仍会继续。为了治理空气污染,河北淘汰落后产能取得了一定成效,钢铁产能即压减数千万吨。

 

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高于年初确立的目标。能源研究所姜克隽研究员曾对本报记者分析说,国内经济不景气是暂时现象,但国内能源消费增速降低将持续,所以国内的排放压力会逐渐减小,到2030年实现排放峰值不会有难度。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投资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