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科技部2012年02月出台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从表1《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科技部制定的EV电池发展目标来看,可以认为科技部在EV动力电池上已经基本上放弃了磷酸铁锂路线。规划要求到2015年面向EV的动力电池模块要达到120Wh/kg以上,这就意味着磷酸铁锂电池单元要达到170Wh/kg的理论能量密度才有可能办得到。现在已经到了2012年底,就中国磷酸铁锂领域目前的整体技术水平而言,要在3年内实现这个目标,几乎不可能。就是全部转而走锰酸锂路线,要实现这个目标也有相当程度地困难。而从工信部制定的目标来看就更加如此。工信部制定了150Wh/kg的2015年电池模块能量密度发展目标,这意味着磷酸铁锂电池单元即使能达到170Wh/kg的理论能量密度也做不到,就是对于锰酸锂系路线来说,2015年也几乎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在经过这几年的尝试之后,磷酸铁锂的应用方向其实已经开始明朗起来。在储能市场它可能最具发展前景,在大型电动交通工具(如大型客车和货车)方面或许也存在应用的可能。也就是说,只要充分发挥出磷酸铁锂电池长寿命、更安全等理论优势,那么,在对电池体积和重量不太敏感的细分市场,磷酸铁锂路线还是值得走下去的。
目前,很多领先企业也都是这么看的,如索尼、LG化学、赢创等。2011年12月,锰酸锂路线的代表性企业LG化学和瑞士科莱恩集团(德国南方化学母公司,旗下拥有全球最知名的磷酸铁锂材料企业Phostech)签订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合资组建一家磷酸铁锂材料企业。在不到一年后的2012年11月06日,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与LG化学在中国通信市场用锂离子电池储能装置领域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