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储能规划与备案项目 返回

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分析及未来展望(上)

作者:吴胜男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北京分院 发布时间:2017-03-1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节能减排战略的持续深化实施,新能源客车在我国客车领域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受骗补事件影响,国家补贴和管理政策提前进入调整期。补贴新政、推荐目录、以及三元锂电禁用客车等多重政策效应叠加,2016年对新能源客车来说是起伏跌宕的一年。本期研究报告将从市场角度切入,详细剖析中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态势和重大变化,分析当前主流汽车企业市场竞争格局,运用赫希曼指数法分析当前新能源客车行业集中度。从政策推动力、市场空间、技术升级、用户需求等方面分析未来新能源客车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并采用线性回归等方法,预测2017年新能源客车市场规模、市场结构以及竞争格局等发展新趋势。

一、 2016我国客车市场特征分析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客车产销分别为54.7万辆和54.3万辆,同比下降7.4%和8.7%。客车市场持续走低、新能源动力转型加速成为2016中国客车市场主要特征。

(一)整体销量持续下滑,同比增速跌至谷底

2016年,我国客车市场延续了上一年同比负增长的特征,且降幅呈扩大趋势。从近十年客车市场销量增速走势来看,基本呈现5年一个发展周期的特征。2008-2012年、2012-2016年相继出现了高速增长、平缓调整的两个振荡周期。但是整体来看,我国客车市场持续低迷,企业生存压力剧增,发展形势极为严峻。

1489369057638003443.png

首先,客车市场的下滑与宏观经济环境增速放缓紧密相关。2007年和2010年,我国GDP增速分别为14.20%、10.60%,与之相对应的,我国客车市场同年增速均达到峰值。随着GDP增速逐渐放缓,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客车市场也迎来小幅调整时期。2015、2016年,中国GDP增速正式进入“6”时代,我国客车市场随之出现负增长趋势。

1489369075906074016.png

【深度】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分析及未来展望(上)

其次,从替代市场角度分析,我国高速铁路网络的快速发展对客车市场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到2015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km,居世界第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公路客车形成替代品竞争力的威胁。近5年,我国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市场份额逐年递减。

1489369091100085061.png

(二)电动化转型提速,大中型新能源客车成为中流砥柱

2016年,在客车市场整体发展乏力的状态下,新能源客车成为最大的亮点。2016年,我国共销售新能源客车12.9万 辆,同比增长24.41%。在整体市场呈现负增长的状况下,新能源客车逆势上扬,对拉动客车市场起到重要引擎作用。

【深度】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分析及未来展望(上)

【深度】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分析及未来展望(上)

从近三年新能源客车销量数据来看,新能源客车市场比重持续增长。2016年,新能源客车占客车市场比重达23.86%,未来预计该比重仍将继续稳步提升。

【深度】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分析及未来展望(上)

【深度】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分析及未来展望(上)

新能源客车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主要得益于各地方政府在公共领域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江苏、河北、海南等省市明确提出2016年新增及更换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重不低于50%。在政府强力引导下,新能源客车的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逐年提升,特别是公交车电动化转型逐年提速。作为中流砥柱,新能源客车在客车领域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1489369107215059672.png

【深度】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分析及未来展望(上)

分车型来看,新能源客车在大型和中型客车领域贡献度最高。如图7,2016年大型客车市场增速7.07%,新能源客车增速32.66%,非新能源客车同比下降24.10%,由此可见,新能源大型客车对该市场的强劲拉动效应。在中型客车领域,新能源客车增速更是具备绝对领先优势。新能源轻型客车市场表现不佳,主要是受补贴政策影响较大。

1489369135358089110.png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客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