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财政部下发可再生能源补贴86亿元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2-12-20 浏览:0次
     中国储能网讯:12月19日,财政部预拨2012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补助金额近86亿元。用于补贴2012年1月1日以来,列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补贴目录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量。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今年财政补助提前拨付,但资金数额远远不足。
 
    为扶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国家在销售电价中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由于资金征收不到位、拨付不及时等原因,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不断扩大,且出现“寅吃卯粮”的现象。
 
    今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电监会公布2010年10月-2011年4月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补贴分配方案,两年前的欠账刚刚结清。但2011年5月~12月补贴方案尚未下发。
 
    能源局官员也向本报记者透露,可再生能源附加补贴缺口巨大,资金很难到位,影响可再生能源项目发展。
 
    内蒙古通辽地区一家风电场副总工程师告诉记者:“在11月底之前,当地风电场连续两年没有拿到电价附加补助。国家虽然有政策,但具体执行起来并不到位。”
 
    缺口百亿元以上
 
    按照《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在除西藏自治区以外的全国范围内,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扣除农业生产用电(含农业排灌用电)后的销售电量征收,征收标准为8厘/千瓦时。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征收标准最初为2厘/千瓦时,2009年11月起调至4厘/千瓦时,2011年11月上调至8厘/千瓦时。
 
    按照规定,电价附加资金补贴范围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价高于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公共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运行维护费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接网费用。
 
    但近年来,补贴不到位、不及时现象突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周凤起说:“不少企业抱怨可再生能源补贴进展缓慢,结算不及时,影响资金链的周转。”
 
    以上述通辽风电场(5万千瓦装机)为例,当地燃煤机组标杆电价为标杆电价0.268元 /千瓦时,风电上网电价为0.54 元/千瓦时,每度电差额为0.272元,发电小时数按照1500小时(盈亏平衡点)计算,每年所需补贴2040万元。
 
    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缺口为13亿,2010年缺口20亿,到2011年缺口已达100多亿。
 
    周凤起说:“按照全社会用电量4万亿度电测算,全年共有可再生能源附加320亿元补贴,但实际上征收上来的只有200亿元左右。按照风电装机和发电小时数测算,仅风电所需补贴就在200亿元以上,再加上太阳能、生物质能补贴,86亿元补贴资金远远不够。”
 
    按照财政部此次安排,86亿元电价补助共分为三类,风力发电补助、太阳能发电补助和生物质能发电补助,分别获得的补助额度为58.5亿元,7.23亿元、20.23亿元,风力发电所占比重最高。
 
    此次补助涵盖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等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获得的资金补助最多,为21.57亿元。
 
    理顺补贴管理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孟宪淦说:“现在的问题是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不到位,发放不及时,管理上出现问题。现在还账才到一年之前,剩下的补贴没有着落。”
 
    按照规定,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由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监察专员办按月向电网企业征收,实行直接缴库,收入全额上缴中央国库。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制定补助资金的申报、审核、拨付等具体办法。
 
   “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量每年增加,所需补贴不断上涨。国家补助资金不到位将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周凤起说。
 
   “十二五”及以后,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大发展。按照“十二五”规划,2015年我国累计并网运行风电1亿千瓦,年发电量1900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2100万千瓦,年发电量250亿千瓦时。
 
    增加可再生能源补贴标准有两个来源,一是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可以向中央财政申请专项资金。
 
    其二是,按照规定,国家根据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总量目标和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支情况,征收标准可以适时调整。
 
    “电价附加是在用户端征收,谁用电谁承担。如果提高征收标准,将影响CPI、增加企业成本,引发一系列问题。”周凤起说。
分享到:

关键字:财政部 下发 再生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