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储能规划与备案项目 返回

青岛的电力记忆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发布时间:2014-02-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山东在全国算是较早有电的省份之一,提起早期的那些故事,山东电力人的心情就非常复杂,真可谓五味杂陈。

山东的电,先与震惊中外的 “巨野教案”相关。

那是1897年11月1日凌晨,天下着蒙蒙细雨,到处乌黑一片。山东省巨野县独山镇小刘庄村民刘德润,绰号“刘大刀”,带领十几个人,手拿短刀匕首,跳进了磨盘张庄天主教堂院内一个房间里,手起刀落,就将睡在床上的两个人全给结果了。他们刺杀的目标本是这座教堂的神甫薛田资。谁知那天从兖州来的两位德国传教士,到这里参加“诸圣瞻礼”例会,见天色晚了又下雨,就在这里住下了。薛田资认为他们是客人,就把自己的寝室让给了这两位教士,没想到,这两人全成了他的“替死鬼”。 后来,历史学家都将这次事件称之为“巨野教案”事件(也称之为曹州教案事件)。

实际上,“刘大刀”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刺杀薛田资,他们想杀巨野知县许延瑞。由于县衙戒备森严,无从下手,才想出来如此对策。那时候地方行政长官最怕教会,只要杀了神甫,就能假借清政府之手杀掉许延瑞。令“刘大刀”们没有料到的,他们砍掉的两位洋教士的头颅,却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一页,为我国的五四运动埋下了伏笔,还催生了山东的电力。

“教案”发生的第二天,洋教士薛田资就逃到了济宁,将“教案”情况电告了德国政府。人们没想到,德皇威廉二世听到这个“噩耗”,不但不愤怒,反而“喜出望外”。那时候,在帝国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德国在中国已经有了两处租界,可都不是德国独霸的地方,他们就想谋求一处德国舰队的锚地,一个进入中国的“门户”。他们的目光长时间在中国沿海一带逡巡。后来,听从了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的建议,认为青岛地理位置优越,是占领中国整个棋局中的“命门”。为此,他们从1891年起,就为夺取青岛做准备,就是找不到一个“借口”,“刘大刀”们的行动就给德皇提供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好机会。于是德皇威廉二世迫不急待地命令驻扎在上海吴淞口的东亚舰队立即出发,占领胶澳地区。“教案”发生后的第12天,也就是11月13日,德国政府派遣的三艘军舰就开进了胶州湾,将克虏伯大炮对准了青岛。11月14日清早,他们先是借口军事演习,兵分两路强行登陆,明目张胆地打响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当时的清政府胶澳守将章高元,在朝廷的授意下,不开一枪就撤出了胶澳,青岛就这样被德国人占领了。

此事在梁启超所著的《李鸿章》一书中这样写道:“甲午战争之后,唯德国则寂寂未有所闻。廿三年春,德使向总理衙门索福建之金门岛,峻巨不许,至十月胶州之事起。”“岁十月,曹州教案起,德教士被害者二人。德人闻报,即日以兵船闯进胶州湾,拔华帜树德帜,总兵章高元掳焉。警报达总署,与德使开议。德使海靖唯威吓恐喝,所有哀乞婉商者,一切拒绝。欲乞援于他国,无一仗义责言,为我讼直者。迁延至两月有余,乃将所要挟六事,忍声吞气,一一允许。”1898年3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德国驻华大使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德胶澳租界条约》。从此,德国不仅强行租借了胶州湾,还攫取了从青岛到济南的铁路建筑权和铁路两侧的矿山开采权,进而把整个山东都置于它的势力范围。

就在这个时期,1898年,一位名叫朴尔斯曼的德国企业主,就在胶州湾的东岸还是一片荒滩的地方,即今天的青岛市河南路、天津路交叉处,搭起简易厂棚,安装2台50马力(计75千瓦)的柴油机发电了。于是电力这项先进的技术,就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垂青”了青岛,山东人被动地接受了这“神火”。

那时候的青岛,就是海中的小岛,名叫青岛村。《胶澳志》中说:“青岛村,初为渔舟聚集之所,旧有居民三四户,大都以渔为业。”直至1897年这里才发展成一个小镇。1898年德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时,一直称之为胶澳,后来德皇威廉二世借用“青岛”用这个名称代替胶澳新市区,才有了青岛的名字,那时候的青岛只是整个胶澳租界地中的一个区,范围也只有现在的市南区和市北区的一部分。朴尔斯曼发电厂,是一家小规模的简易发电厂,主要供德国胶澳租借地的军事和督署机关用电。德国在这里大规模地搞建设开发,电力需求量大了,陆续增加了两个小型发电机,还是供不应求。1900年德国商人库麦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接手,在现在青岛的广州街新建设了青岛电灯房(即西大森电灯房),德国当局从长期霸占青岛的目的出发,严令德商增加资本扩张,扩大供电范围。但库麦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德国的总公司破产了,这里的工程就难以继续进行。德国胶澳总督府《胶州地区发展备忘录》记载:“为了防止中断输电,海军当局与德国的两家最大的电气公司达成了一项协定,由这两家公司暂时用国库的经费继续送电。如何才能使问题得到最妥善的解决,有关方面正在协商中。”备忘录中提到的两家最大的电气公司,是指德国西门子公司和哈尔斯(002615,股吧)凯公司。有意思的是,当时的西门子公司并不看好青岛的市场,认为无利可图,就是不同意到这里来投资经营。迫不得已,德胶澳殖民当局于1904年1月1日以200万马克之重资将“库麦尔在青岛的资产”全部收买,改由德国胶澳总督府承办,于是电力就成了官营事业之一。1905年全厂容量就达到了600千瓦,1906年发电量猛增到了86.8万千瓦时,成为我国北方主要供电城市之一。

对青岛这块宝地,日本人也觊觎已久,早就虎视眈眈。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人陷入欧洲战场而不能自拔,日本人认为机会来了。为了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日本向德国宣战,他们与英军一起,从山东龙口一带登陆,先是占领了潍县,只用了8天时间,就攻陷了青岛。那是1914年11月7日,距离“巨野教案事件”已经过去17年,青岛又落入了日本之手。日本人一占领青岛,首先进占“青岛电灯房”恢复发电,日本人还将“青岛电灯房”改名为“青岛发电所”,隶属于日本守备军递信部。待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发电容量就达到了5000千瓦,用户发展到6841户。全部由日本人经营。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以战胜国的资格参加会议。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可是巴黎和会上的美英法日等国的代表,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回国内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由于日本霸蛮态度和无礼行径,令中国人的悲愤达到了极点,北大学生谢绍敏咬破手指写下血字“还我青岛”,震憾了全国。于是,“还我青岛、收回山东”就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五四运动全面爆发了。巴黎和会两年后,迫于中国的压力,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法才同意将山东青岛归还给中国。1922年2月4日,离开祖国怀抱21年之久的青岛正式归还了中国,而青岛发电所的主权,则是一年后了。根据华盛顿会议设立的“中日共同委员会”的条约,由中国北洋政府特许,组建中日合资“胶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中方股金占54%,日方股金占46%,董事会理事13名,中方7名,董事长与经理都是中方的,1923年5月27日董事会宣布正式成立,电力的主权才算正式归还了中国。可以说,山东电力的主权也是五四运动给争来的。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青岛,设青岛为特别市,直隶中央政府。之后,青岛的电力发展比较快,此间,华人侯绣屏发起招股,于平度创办明星电灯厂等。中日合资“胶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36年12月在青岛四方(即现在的华电青岛发电厂所在地)建成了青岛四方发电所,发电容量达到3.5万千瓦。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同年9月,在两个发电所服务的日籍人员全部撤走。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施行“焦土抗战”政策,青岛当局为使发电所不被日军所利用,从青岛撤退前的12月25日晚,将炸药置于四方发电所3台汽轮发电机组的连轴处,把发电机以及配电盘炸毁。1938年1月10日,又是日本海军在青岛强行登陆,占领四方发电所。日本人再次接管了“胶澳公司”,发电所的主权又被日本人抢走了,后来日本人又将发电所归并到华北电业株式会社。直至日本投降后,1945年的11月7日,青岛发电厂才回到中国人的怀抱。

在山东电力115年的历史中,前后算起来有近33年的时间掌控在外国人手里。山东电力在殖民者和侵略者掌控的时间内,工人过着备受欺辱的亡国奴的生活,受尽重重剥削与压迫,他们时常遭受毒打、非法搜身、忍受饥饿的折磨。山东电力发展史上记载着这样的斑斑血泪,有被日本人拉电网电死的工人、家属与孩子,有被日本人开枪射杀的员工,还有一位叫王振泰的工人,因喝了点酒有点儿醉态,走到厂内二道门时,没给日本门警鞠躬,日本门警就不准他进厂。王振泰转身准备回家,家就在厂内的二舍。这时侯,日本门警还是不从,定要他再鞠躬赔礼道歉。王振泰当然不服气,日本门警就打了他一个耳光,王振泰情急之下争辩起来,那位日本门警竟然用刺刀将王振泰活活捅死……

岁月沧桑,往事悠悠。1949年的6月2日,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隆隆炮声,青岛解放了。山东电力终于翻开新的一页。一部山东社会经济发展史,几乎等于一部电力发展史。历史是最伟大的最深刻的教师,它告诉我们,电力事业的发展也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一样,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了解历史,就很难恰当地认识今天,把握未来。回顾昨天,我们必须勿忘国耻,勿忘“电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的历史经验。

分享到:

关键字:青岛 电力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