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储能规划与备案项目 返回

电动汽车不只是噱头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12-1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这真是一个土豪横行的年代,中国大陆第一辆TeslaModleS被浙江金华一位1989年出生的小伙子收入囊中,车主亲切地称它为‘特特’。”正当汽车企业抱怨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缺乏兴趣时,近日这则被疯狂转发的微博给了持这种观点者一记响亮耳光。据车主介绍,这辆从香港调货的特斯拉电动汽车,全部费用超过250万元。

每每谈到电动汽车不尽人意的发展现状时,总有一种抱怨是消费者不接受,似乎都是消费者的原因,国内电动汽车企业却从未检讨过自身亟待提升的核心竞争力。当美国特斯拉汽车以一种蕴含科技和全新理念的姿态出现并真正实现赢利时,才让国内企业发现自己那点“花拳绣腿”更像是一种噱头。统计显示,“十五”以来,我国对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研发资金投入总额不到40亿元。而从今年全球车企研发投入资金来看,前五名投入均在66亿美元以上。排名第二的丰田公司在今年共计投资已达98亿美元,占其营收比例高达13.3%。

电动汽车产业在世界各国起步的时间是差不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竞争是公平的。但对于我国来说,没有了现成的模式和成熟的技术,也就失去了学习和复制的捷径。

于是,补贴政策缺乏力度、电池技术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完善、消费者不接受、产业环境不配套……这些都成了理由。

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和污染性像两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顶,迫使我们实施电能替代以推动能源战略转型。发展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一个无法逃避的真命题:电池续航能力差,但事实上目前北京市的小汽车五公里出行占44%;电池寿命与整车生命周期不一样,可以考虑采取电池租赁统一维护的方式;基础设施投入大,在未来可以考虑引入多样化的投资主体,建成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

有人说,电动汽车业务对于某些车企而言,更重要的是提升品牌影响力的一个标签,从而拉动该公司其他传统车型的销量。需要认清的是,尽管短期内电动汽车无法成为销售业绩的主要驱动力,却不能否认电气化是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眼下电动汽车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代表国内车企就应该指望着产业环境成熟后再进来坐享“免费午餐”。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