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储能规划与备案项目 返回

环保争议未息 怒江水电开发低调潜行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3-11-1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争议十年之久的怒江水电开发正在沉默中等待最后的命运。

“水电2013大会——中国大坝协会2013学术年会"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近日在昆明举行,与会的国内外专家集体大声疾呼怒江水电开发的重要性。

发源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的怒江是亚洲最天然的水道之一,在流向安达曼海的途中,长达2736公里的河道不受阻碍。

此前,怒江水电因是否会破坏“原生态环境”以及地质条件是否具备开发条件等争论已搁置十年,怒江争论亦被外界称为中国乃至全球水电开发与环保博弈的典型案例。

而根据“十二五”规划,在2015年前将重点开工怒江松塔水电站,深入论证、有序启动怒江干流六库、马吉、亚碧罗、赛格等项目。

怒江水电开发似乎已成定局,但面对强大的环保压力,云南省政府依然谨言慎行。

云南省能源局一位官员对记者表示,“我们正在一步步地做准备推进工作,如果条件不具备,决不能强行上马。”

怒江开发低调潜行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坝建设滞后,导致水电发展也滞后,开发程度只是其三分之二。抱着保护生态的目的阻碍水电开发,却得到了破坏生态环境的效果。”在“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上,中国水力发电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再次重复着他的观点。

张博庭指出,“十一五”规划中计划开工建设的水电项目,很多都没有能完成。其中,还发生了在保护生态的口号下,金沙江水电被叫停,怒江的水电开发被搁置等极不正常的现象。

一面是专家的高调支持,另一面作为开发方云南华电怒江水电开发公司正在低调开展怒江开发的前期工作。

“不能说没有进展,这个事急不来,现在主要做一些基础的工作。”华电怒江水电公司一位人士对记者说。

作为怒江流域水电开发主体,云南华电怒江水电开发公司已成立了六库水电站筹建处、赛格水电站筹建处、亚碧罗水电站筹建处、六丙公路建设公司等4个下属单位。目前,六库、赛格、亚碧罗、马吉四个电站和流域开发的主要配套工程已开展相关前期和筹建工作。

根据华电与当地政府的规划,“今年内完成六丙公路专题报告审查和项目审批工作,完成六丙公路全线初步设计工作,贡山县城迁建前期工作也正在进行。”

六库-丙中洛公路全长292公里,计划总投资150亿元,是怒江水电最重要的基础工程。

华电怒江公司人士坦承,“水电站具体何时开工,要看国家的核准,关键是环保压力很大,上次中石油在昆明的项目已经引起很大争议,政府不得不慢慢做工作。”“只要等待封库令下来后,就可以做移民安置、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进一步工作。”

按照“十二五”规划,怒江松塔水电站将率先启动。

资料显示,由大唐集团负责兴建运营的松塔水电站位于滇、藏省(区)界上游约7km的西藏自治区境内,是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的第一个梯级电站,也是怒江中下游梯级规划的龙头水库之一。

在中国水电(601669,股吧)顾问集团北京院副院长吴义航看来,松塔的建设有利于怒江其他项目的推进,整个怒江是一条“肠子”,因此松塔项目建成的公路将整个怒江中下游串在一起,下游的水电项目不需再修路了。

脱贫与环保的抉择

数年来,有关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论一直不断。作为中国仅存的两条尚未被大坝截流的大河之一,怒江在环保人士当中拥有一批忠诚追随者,这些环保人士与环保地质专家一起为“保卫怒江”已经奔走多年。

在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怒江建水电站的争议”甚至成为申论的试题。

然而,尽管外界争论不休,怒江地方政府数年来却一直难以遏制开发怒江水电的冲动。

原因也许在于,贫困的压力超过了环保的压力。目前怒江全州的贫困人口发生率达71.1%,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所辖4县(泸水、兰坪、福贡、贡山)无一例外地戴着“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

据知情者透露,怒江当地政府每年都会组队到北京游说,获取国家有关部门对怒江水电站开发的支持。而近两年来,每年都和怒江水电开发主体——云南华电怒江开发有限公司多次召开怒江干流水电开发前期工作推进座谈会。

“近几年一位地质研究所的专家提出怒江地质大断裂,这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北京院在这方面做了反复论证,我们专门委托两家地质研究所做了比较论证。”吴义航说,“北京院委托有关单位做了怒江移民安置方案,怒江移民靠耕地安置不现实,宜搞小城镇集中安置,应把怒江开发作为怒江州脱贫致富的一条路子。”

而谈及怒江州20余万人的脱贫之路,对怒江有着长期调研的云南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张建新在“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给出了自己的方案,可以通过设立基金,每度电给怒江州反哺4分钱,一分补偿给居民,一分补偿给政府,一分投入基础建设,一分用于生态保护。怒江梯级发电站以年发电量900亿度来算,一年将会有36亿元。那时,怒江州普通居民的生活将迎来巨大的变化。

分享到:

关键字:水电开发 环保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