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24年以来,五氧化二钒价格一路下探,已迫近7万元/吨,相较2023年2月高点的142000元/吨,已近腰斩。
“五氧化二钒价格为12万时,产业链上下游客户都有空间,一旦超过15万,就会威胁到下游钒电池企业的生存;低于10万,上游石煤提钒企业也很难生存。”
2023年10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华民在接受ESPlaza长时储能网时如是说道。而今天7万多元/吨的超低价,又将对钒电池市场带来何种影响?
1.钒价暴跌的原因
如下图所示,五氧化二钒的价格处于持续波动中,且波动范围很大,原因在哪里?
目前,全球钒资源定价以厂商定价模式为主。我国作为全球最大钒资源产销国,钒产品受钒原料价格和钢厂招标量及钢材价格两方面影响。
德胜集团董事局主席宋德安这样预判2024年国内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钢铁板块社会预期偏弱、有效需求不足、风险隐患犹存、市场竞争加剧。
如今,钢铁市场处于下行周期,钢材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不少钢铁企业都面临亏损的困境,行业的“寒冬”还在继续。
需求缩减、供给增加,日趋严峻的供需错配问题,成为五氧化二钒行情下跌的主要因素。
此前受疫情影响大环境,钢企为寻求新的利益收点转向提钒,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四川地区普矿转钒钛磁铁矿生产,云南、贵州、新疆、甘肃、河北等多地区新增提钒项目,驱使2023年全国片钒年产量同比增加15.64%,增速虽不及2020年(同比17.07%),但年产量数据已超2020年近5000吨,创下历年新高。各地提钒项目的逐渐落地,2024年一季度全国片钒产量同比增长19.42%。
钒市的价格下滑看似是因为需求不足,其本质是钢市供需出现错配,自2023年3月中旬以来,在钒电储能的春风下,传统钒企纷纷跟进增产,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经不起“跃进”式的突飞猛进,在此背景下,降价已是大势所趋,钒市也将走向中度“苦日子”的阶段。
2.钒在储能领域应用占比将迅速扩大
与2022年相比,2023年是钒产业非传统领域里增长最快的一年。
钒钛集团此前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2023年我国钒行业处于供应快速增加,而主要应用领域钢铁行业对钒的需求出现萎缩的局面。虽然钒在钢中消耗有所减少,但在非钢领域,钒铝合金及钒精细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基本持平,全钒液流电池项目落地正在推进。
随着钒产品在钒电池储能等非钢领域应用比例的持续增加,行业供给格局及产品结构也迎来了新的调整。
以截至2023年12月初,浙江、河北、四川、辽宁、山西、上海、北京、新疆、甘肃、青海、陕西等诸多省市在建、审批、或建成的钒电池储能项目来推算,2023年约有150MW/600MWh钒电池储能电站项目推进。以1GWh钒电池储能需要7000吨五氧化二钒初步计算,钒电池储能领域所需五氧化二钒约为1万吨左右。
目前钒矿在钢铁领域的应用占比达到90%以上,储能领域的占比还不到5%,但最新发布的《中国钒钛产业发展报告(2024)》指出,预期3—5年钒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就将超越在钢铁领域的应用。
加之钢铁行业“冷风刺骨”的现状,不少钒钛钢铁企业将钒电池视为“自救”新领域。
3.钒电池厂商偷着乐?
目前,初装成本较高及投资回收周期较长是限制液流电池发展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电解液的成本占比较高。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数据显示,钒电池的成本主要分为电堆、电解液与周边设备成本三大块。电堆和电解液是主要成本,合计占比达到75%左右,其他构件成本占比25%左右;其中,电解液成本约占40%,电堆成本约占35%。
钒电池成本构成分解(以1MW/5MWh系统为例)
五氧化二钒是电解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占电解液成本的2/3以上,五氧化二钒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显然有利于钒电池厂商降本。
理论上储存1kWh的电能需要5.6kg五氧化二钒,但目前电解液的实际利用率仅能做到70%,五氧化二钒用量约为8kg,电解液利用率的提升将减少五氧化二钒用量,进而降低投资成本。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马相坤此前在接受ESPlaza长时储能网采访时表示:“当前,五氧化二钒的价格已逼近7万/吨,钒电池有能力大杀四方,降本空间巨大。再配合电堆结构的优化、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创新,未来两年内降到1.5元/Wh是没有问题的,辅之以电解液融资租赁模式,未来降到0.5元/Wh也是可能的。”
但北京绿钒新能源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经理匡桢仁认为,“五氧化二钒的价格走势本就是跌宕起伏的,利好钒矿企业与利好钒电池企业常常不过是一瞬之间,因此,钒电池企业应该趁有利之势加紧生产,降低成本。”
总之,五氧化二钒的价格暴跌对降低钒电池的生产成本实属带来较大利好,钒电池厂商在偷着乐的同时,也要未雨绸缪,应对钒价难以预测的快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