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北方稀土产能过剩问题仍需亟待解决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证劵日报 发布时间:2014-12-1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2月12日,北方稀土龙头企业包钢稀土(600111,股吧)连发多份公告,最为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整合重组5家稀土企业的公告》,根据公告显示,包钢稀土将整合重组包头市飞达稀土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市金蒙稀土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市红天宇稀土磁材有限公司、五原县润泽稀土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市新源稀土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

 

另外,在同日发布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决议公告》中,包钢稀土表示,根据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和国家工信部备案同意的《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建实施方案》,包钢稀土作为我国稀土行业“5+1”整合重组的主体之一,正在分期分批开展对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企业、甘肃稀土以及其它区外企业的整合重组。根据组建进度需要,公司将更名为“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方稀土)。

 

5家稀土企业

 

净资产总额2.28亿元

 

根据公告显示,包钢稀土公布上述5家稀土企业的净资产情况,合计总额约为2.28亿元。飞达稀土、金蒙稀土、红天宇、五原润泽、新源稀土5家企业净资产分别为4023万元、5071万元、4917万元、1693万元、7079万元。

 

不过,包钢稀土尚未完成整合工作,上述整合的稀土企业仅是去年底与包钢(集团)签署《整合重组协议》九家稀土上游企业中的五家。当时公告显示,包钢集团按照稀土专营权及相关专营政策,将9家公司纳入到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专营体系之内,在符合注入上市公司的条件后,将其注入包钢稀土,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而另外四家何时注入包钢稀土尚未明确。

 

包钢稀土12月11日晚还发布公告称,正在分期分批开展对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企业、甘肃稀土以及其他区外企业的整合重组。

 

相比包钢稀土,负责南方稀土整合的几家公司则要更复杂一些。

 

根据“1+5”稀土大集团组建方案,赣州稀土集团主要是对江西境内的中重稀土进行整合,厦门钨业(600549,股吧)主要负责福建省内稀土整合,广晟有色(600259,股吧)的整合势力范围则集中在广东省内;另外两家央企中铝公司和中国五矿集团整合范围则比较广泛,中铝公司重点整合江苏、广西、四川以及山东省稀土资源,中国五矿则集中在湖南省内以及福建已完成整合的稀土企业。

 

但实际上,这几家稀土集团在各省的稀土企业互有交叉,公开资料显示,赣州稀土集团与中铝公司负责的四川境内的四川金攀西稀土集团有意合作,而广东稀土集团在南方多个省份也有稀土企业分布。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稀土行业仍面临基本面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但随着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步伐的加快,分散乱象将得到进一步治理,有望支撑稀土价格中长期向上。

 

产能过剩问题

 

亟待解决

 

不过,也有分析师不无担心的表示,包钢稀土一下子整合了5分离冶炼家企业后,能否满足这5家企业的原材料需求。

 

据记者翻阅《关于整合重组5家稀土企业的公告》时了解到,这5家稀土企业均为分离加工企业,其中,飞达稀土拥有5000吨稀土氧化物萃取分离能力;金蒙稀土拥有1万吨稀土精矿处理能力和5000吨稀土氧化物萃取分离能力;红天宇公司拥有3万吨稀土精矿处理能力;五原润泽拥有1.5万吨稀土精矿处理能力;.新源稀土拥有8500吨稀土氧化物萃取分离能力。合计生产产能,约为7.35万吨。

 

数据显示,全世界年稀土需求在12万吨至15万吨,中国年产能达到40万吨以上,年实际产量20万吨至30万吨。而在工信部今年公布的第二批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中,涉及内蒙古、湖南等地28家稀土企业,合计过剩产能达10.371万吨。

 

对此,有分析师认为,“稀土大集团整合现在对市场的影响意义不大,主要是目前市场太差,下游需求低迷,产能严重过剩,集团整合也面临着供大于求严重的问题。”

 

而此前,工信部官网曾公告称,要在2014年年底前关停列入公告名单内企业的生产线,拆除相关主体设备,确保不得恢复生产和向其他地区转移。

 

在此前举行的稀土大会上,有业内人士指出,产能过剩主要还是由于不规范的黑色稀土产业链造成的,通过稀土整合也是为了遏制黑色稀土产业链的泛滥,将稀土资源开发纳入到合理有序、可监管的范围内,但受到地方利益的限制,这一步目前仍未完全实现。

 

分享到:

关键字:稀土 储能电池 储能材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