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液流电池产能与项目 返回

积极开展专利布局 大连融科储能驰骋“一带一路”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6-09-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密不可分的今天,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企业到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活动时,除了要警惕和规避诸多政治、经济风险外,还须及时了解相关各国和地区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等。“中国企业要对产品出口国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在相关出口国家进行知识产权布局。”中国铁路总公司法律顾问王章伟在2016年第十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上指出。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张平则指出,国际技术转让合同局限出口、知识产权保护时间差及专利权利归属等,是目前中国传统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专家指出,知识产权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合法的垄断,它通过授予垄断权起到鼓励市场主体创新的作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要具有合法垄断的欲望,灵活运用知识产权战略,从而创造优质品牌、走好创新之路。

在日前召开的“ 2016年第十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科储能)总工程师张华民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强调,知识产权壁垒是一些发达国家经常使用的阻挡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手段,一旦形成很难打破或者要付出巨大代价。那么该公司如何进行专利布局的,日前,中国经济网记者对总工程师张华民进行了专访。

问:请您介绍一下海外知识产权布保护是如何谋篇布局的?

答:融科储能目前在技术方面已走在国际前列。一直以来,一方面在积极强化国际知识产权的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另一方面,还在努力推进“专利+标准”战略。

融科储能公司从事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是很典型的高技术、新技术,在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了使这项有“中国芯”的技术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融科储能一方面持续投入研发,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另一方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针对中国企业的“337”调查和锂电等相近电池行业专利诉讼等案例的层出不穷,使得融科储能公司的高层把知识产权作为的公司战略重点进行规划、布局。2010年,在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之前,专门进行了国际专利的检索、分析和预警,尤其是针对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从技术、法律等角度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与并制定了应对措施,与此同时,公司加大了国际专利申请力度,保护我司技术权益。

问:设立了海外研发中心,对于企业的创新工作发挥了何种作用?可否举例说明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答:为了拓展国际市场,聚集国际高端研发人才,加速技术提升与成本下降,由融科储能公司的集团公司—大连博融控股集团分别在美国西雅图和德国纽伦堡设立了运营平台。采取本地化经营方式,对接当地市场。同时,在技术开发方面,中外研发团队互为补充、各有侧重并有机结合。国内团队负责产品的核心材料和部件开发,国外团队负责适应当地电力标准的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各自开发的知识产权权益归各自所有,共同开发的共同持有。

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我们在统筹考虑申请时间、市场方向、技术攻关等因素下,实施了较为积极的专利布局策略,通过前期对专利申请方向进行布局,建立以核心专利为中心的专利群,辅以外围型专利和迷惑型专利,进而形成防御型、进攻型、糖衣型专利布局模式,使得不同类型、不同保护程度的专利相互交叠。通过这种“专利申请、专利布局、专利实施、专利保护”一体化的专利布局和实施战略,提高自主核心技术的保护程度,大大提高竞争对手及技术追随者的侵权难度和成本。

我们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工作小组,提前针对目标市场做专门的专利分析,为决策层提供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结合技术研发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专利布局。

目前,我们的产品已出口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而我们在2010年就已经在上述地区进行了专利布局,截至目前已申请PCT专利13项,已有核心专利获得授权。在保证我们不会成为知识产权侵权方的同时,还可以作为武器保护我们不被竞争对手或技术追随者侵权。

问:关于发达国家运用知识产权壁垒阻挡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作为企业负责人有何感触?

答:知识产权壁垒是一些发达国家经常使用的阻挡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手段。知识产权壁垒一旦形成很难打破或者要付出巨大代价。鉴于此,我们认为要提早防范,并争取主动权。融科储能目前在技术方面已走在国际前列,一直以来,公司一方面在积极强化国际知识产权的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另一方面,还在努力推进“专利+标准”战略。融科储能通过推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设立液流电池标准工作组,取得制定国际标准的先机,希望通过“专利+标准”战略的实施,最大效益的保护中国技术,中国行业,取得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导权。

问:未来,在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方面,贵企业还将又哪些规划?

答:技术创新和进步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专利及知识产权蓬勃发展的基础。但是,相比于燃料电池或者锂电池,液流电池领域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虽然较多,但是专利数量远远小于以上两者,连其1/10都达不到。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液流电池领域存在技术创新度有限、更新换代频率低、研究群体单调等多方面问题,技术仍然处于上升和开发阶段,也意味着未来有较大的技术创新空间。因此,前期布局基础专利和国外专利意义重大,虽然国外专利申请费用高、审查时间长,融科储能将加快国外专利布局步伐。必要的时候,我们会邀请有经验的知识产权研究机构和中介为我们出谋划策,为我们的海外市场开拓保驾护航。

分享到:

关键字:大连融科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