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液流电池产能与项目 返回

攀西钒钛资源再显战略价值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4-12-0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谈到徐匡迪,大多数人会首先关注到他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的头衔,及担任中国工程院院长、上海市市长的经历。而鲜有人知道,作为冶金专家的他,曾经是攻克攀西钒钛磁铁矿冶炼难题的技术先锋之一。

据徐匡迪回忆,当时“从上海过来,坐火车到昆明,要用三天两夜时间,然后在昆明站乘晚上的火车,第二天早上七八点钟才到攀枝花。”

近来,他的精力再次落到攀西钒钛磁铁矿,召集科研人员研究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我已经78岁了,我们这一代人活着能够看到攀枝花资源综合利用,我们死也瞑目了。”

日前,记者就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问题,专访了徐匡迪。

钒钛资源价值重估

《21世纪》:攀西钒钛磁铁矿开发已经有数十年历史,该资源承载的产业中,钢铁行业积弊很深,就您观察症结在什么地方?

徐匡迪: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吃不饱饭,且国家又面临着周边的威胁的时候,国家决定要建设大三线,布置了很多军工的产业。这些产业不能做无米之炊,必须要有原材料,而当时的钢铁主要在沿海地区,只有一个武钢位于内地,但是在长江边上,位置也不是很安全。于是当时举全国之力,动员几十万的建设者建设攀钢。

中国用了十年的时间,依靠一个非常难冶炼的钒钛磁铁矿顺利建成了一个钢铁产能600万吨/年的企业。这在当时对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布局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攀钢成功冶炼钒钛磁铁矿的同时,还建设了配套工程成昆铁路,把钢材运到云南、成都、重庆的军工企业中。

经过30年的快速增长,我们的钢铁产能已居世界第一,产能出现过剩。攀钢钢铁主业亏损严重,这既和目前全国的钢铁产能供大于求有关系,也和当年对攀钢的战略定位有关系。攀钢是作为一个军工企业,一个大型原材料企业来建设的,在荒山沟里没有城市依托,缺少后勤支持,又建城市又建厂,包袱特别重,人又特别多。当时建设的时候,因为只建这么一个厂,其他的配套设施都不够,现在攀枝花用电比成都工业用电贵,这显然是不公平的,而且也不合适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西南区域市场,攀钢还依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21世纪》:去年成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目前又有7位院士正开展“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战略研究。国家层面的政策及科研为什么重新聚焦攀西钒钛磁铁矿?

徐匡迪:在当时的形势下,攀西钒钛磁铁矿开发初期的方针就是大炼钢铁,所以我们当时所有的技术都努力集中在如何在提高钒钛磁铁矿的入炉比例的同时保障高炉顺利出铁,出铁口不被氧化钛渣堵上。后经过很多的实验,比较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钒钛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超过了钢铁。但是,攀西钒钛磁铁矿钒的回收率只有40%左右,如果再把其他的一些剩余的钒渣做点处理,回收率也就是50%左右。钛原来是完全没有利用,这几年攀钢努力了以后,现在钛回收率也有20%。大多数宝贵的资源最后变成了了一个难以回收的高炉渣,这是非常非常可惜的。与此同时,我国每年还进口几十万吨钛的资源。

如果现在还是以取得钢铁为主要目的来安排整个生产流程,就对不起这宝贵的资源了。

现在整个综合开发利用的重点,要从钢铁转向钒钛。通过国家层面统一规划,以市场、企业为主体的情况下,地区政府做好服务,使得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利用。这就是国家设立钒钛资源创新试验区的宗旨。

《21世纪》:钒钛的应用广泛,而且相关开发工作已经有很多年,为什么现在突然开始重视起来?钒、钛有哪些战略用途吗?

徐匡迪:钛当然是非常重要的,特别对一个要走向海洋、力图做一个海洋强国的国家。无论是舰船、潜艇还是海洋采油平台,钛和钛合金都是非常关键的材料。

我们国家要发展强大空军,钛也是非常重要的。都说一代材料一代飞机:最早铝制的飞机,后来铝镁合金的飞机,再后来搞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飞机,现在第五代的战机就是钛合金。钛合金不但强度高,而且隐形性特别好。新一代的航空航天器材料使用已经转向了,钛的使用量在不断提高。

我们航空航天器上用的钛材,过去是进口的,以后预计要全部自给,因为中国开始研发生产第五代战机,和别人齐头并进竞争了,要买到所需的钛材就很难了。

钒过去主要应用在钢铁上,它可以使钢铁的韧性提高,而且加得很少,一般添加比例在0.05%到0.1%。但是,钒添加到钢铁里面以后,是无法回收实现再利用的,所以我不主张扩大钒在一般钢铁领域的运用。

钒将来一个最大的用处就是做钒流储能电池。储能电池是将来我们发展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最重要的一个部件。现在有钠流电池和钒流电池两个储能技术,而钒流电池比钠流电池更好,在运行中钒不会被消耗,可以循环利用。

《21世纪》:攀西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如何进一步开展,谁来牵头,或者谁来出资金?

徐匡迪: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靠民间的自发地找几个人来,是拉不起来的。这个时候要有国家意志。

如果说攀西钒钛磁铁矿的资源综合利用,能够进入国家大的专项,那就国家组织,国家出钱,把最好的专家组织起来。如果不能进入国家专项,那就进入材料专项。一旦把攀钢作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的一个点,那它就不能关门,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因为资源最终是要在攀枝花变成物质财富的。

全国的专项目前只有17项。即便不能成为专项也可以列入专项的某一部分,这样也是可以集中力量来搞的。比如说钒资源,可以进入可再生能源专项。把它作为稳定储能的一个子项目。把钛与高级材料生产放进航空、航天专项里,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攀钢应继续成为开发主体

《21世纪》:现在攀西地区的钒钛资源有众多开发主体,但是攀枝花目前的钒钛产业大而不强,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徐匡迪:对于攀西钒钛磁铁矿这样一个资源,前一阵子大家都觉得很好,而且都想争取快一点拿出效益,所以在资源的取舍上就是“鸡窝”式开采—这里开采好像不行了,那我再换一个地方。这对资源来说是无益的。

另外,就是进入攀枝花地区开发钒钛磁铁矿的民营企业,当地政府希望通过他们的资金,通过他们的积极性,通过他们对市场的敏感性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尽快把钒钛产业的规模做出来,而忽略了民企技术储备不够的问题。

它可能找来几个技术人员,找了几个工程师,但用的都是现有的一般技术。而且他们也不喜欢在科研方面投资,他们喜欢就是今天种下一棵苗,明天就结出一个果,就能卖。民营企业的这些行为我们也能理解,因为它亏不起,没有人来补贴它的亏损。

当前攀西钒钛磁铁矿的开发主体应该是攀钢,它自己有研究,应该说这几十年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但跟全国其他地区的研究力量来比较的话,还是相对单一和薄弱。

《21世纪》: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徐匡迪:投入不足跟攀钢的困局有关,所以要给攀西钒钛磁铁矿的开发主体卸包袱。

战略资源的拥有者一般并不具备开发战略资源的技术实力。它需要多种学科交叉、各种产业的装备支援,这就是为什么国家提出要建一个创新试验区的初衷,在攀西建一个国家级的创新试验区,既是四川和攀枝花地区发展的一个新机遇,也是一个新挑战。就是我们要代表国家在这个地区统筹国内的所有的科技资源、生产资源、资本的资源来把这件事情做好。

分享到:

关键字:攀西 钒钛资源 液流电池 储能电池 储能材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