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铅碳电池产能与项目 返回

铅酸蓄电池企业污染治理重于防护距离

作者: 来源:凤凰网 发布时间:2012-02-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铅酸蓄电池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铅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解决问题,业内人士纷纷出谋划策,呼吁尽快颁布《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针对《准入条件》中安全防护距离,业内存在一定分歧。
 
    据了解,《准入条件》将对新建项目从总量控制、产业布局、技术装备、安全及整体工艺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其中500米的安全防护距离是首当其冲的要求,达不到标准企业将一律关停。据了解,甚至有相关人士建议防护距离需进一步拉大至1000米。
 
    业内人士认为,防护距离500米的标准是1989年制定的,20年前生产工艺较落后,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这个标准已经不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应该修订。虽然防护距离拉大到1000米,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减弱污染物对当地居民的污染程度,但治理比搬迁更重要,实行污染物合理排放是当前最可行的解决途径,防护距离的拉大只能治标不治本。同时,让企业搬迁或者让附近居民搬迁成本过大都不太现实。
 
    据悉,上海有家蓄电池公司,之前因环保设施齐备,安全防护距离均达标,一度成为行业内环保标兵企业,但自2011年9月开始,由于维修工人的不当操作,工厂排放气体出现异常,最终引发周围居民出现铅超标事件,企业被迫停产整治,至今仍未复产。可见,即使在防护距离达标的情况下,铅企依旧不能放松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合理排放,实现污染不出厂才是根本途径。
 
    《准入条件》的出台将铅蓄电池行业准入门槛大幅提升,行业或将迎来洗牌大潮,行业龙头企业将因此受益。此外,铅酸蓄电池企业也应从污染物的合理排放上加大力度,进而有利于环保风险的控制和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及竞争力的提高。
 
分享到:

关键字:铅酸 蓄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