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因涉嫌铅污染,全球最大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商——江森自控有限公司(NYSE:JCI)全资子公司上海江森自控国际蓄电池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江森自控蓄电池厂”)昨天起已暂时停产待查。
江森自控是全球最大的铅酸蓄电池供应商,同时也是领先的汽车混合动力电池系统的独立供应商,占有全球汽车混合动力电池系统市场36%的份额,而就是这样一家技术领先的企业,却再次爆出污染事件,着实让我们担心。
近几年,铅酸污染事件屡屡发生,2011年1月,安徽怀宁县高河镇新山社区的儿童在体检中发现血铅超标。200多名高河镇儿童被送至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接受血铅检查,其中血铅超标儿童数量达100多名。2011年3月,浙江台州市上陶村等3个村庄597人接受血铅检查,血铅超标168人,其中儿童53人,需要排铅治疗3人。在浙江德清县新市镇孟溪村,300人接受血铅检查,就有31个超标,其中11个是孩子。而在2009年,陕西凤翔县“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引发了当地农民围攻企业。在731名受检儿童中,615名血铅超标,其中166名属中度、重度铅中毒,需要住院进行排铅治疗。
而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为了减轻污染,保护环境,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今年5月联合发起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全国铅酸蓄电池行业专项大整治,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违规企业被关闭或整顿,污染情况随机好转,据环保部的数据统计,截至7月31日,各地共排查铅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再生铅)企业1930家。其中被关闭或停产整治的企业共计1598家,占全部排查企业的83%。
2011年7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国家七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快我国工业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我国工业企业品牌建设,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释放消费潜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推动工业创新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抓手;是树立和维护质量信誉,打造“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的坚实基础。
而从历史和现实情况看,各国对铅酸电池的管控和治理一步步加剧。
铅酸电池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各项技术也都十分成熟,使用范围也非常之广,然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它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口诛笔伐,在许多发达国家,铅酸电池的比例已经很小,各国严格控制其生产,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便将生产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铅酸电池主要污染地也一同被转移。
从目前来看,美国依然是全球铅酸蓄电池使用量最高的国家,而中国则是铅酸蓄电池既大规模生产又大规模消费的国家之一。
铅酸电池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迅速发展中的汽车产业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每一辆机动车上都必须配备一台铅酸蓄电池,而中国特有的电动自行车行业更是为铅酸蓄电池锦上添花。中国每年生产2000万辆铅酸蓄电池电动自行车,目前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亿辆。这是一个令其他电池既羡慕又望尘莫及的数字,因为这样的销量可能只属于铅酸蓄电池。
在铅酸电池的发展过程中,其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也有了很大进步,可以说,在节约资源,提高产能,减少污染方面确实有了很大进步,国家也制定了严格的行业标准,但是,铅酸污染却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
铅酸污染事件屡禁不止,也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也正因如此的说不清道不明,才造成了一次次污染事件的发生,如果有一天能说得清,道的明了,相信我们的山真的可以青了,水真的可以绿了,生命也得到了真正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