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铅碳电池产能与项目 返回

铅蓄电池业:环保风暴下深度整合成必然

作者: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1-06-04 浏览:

   这是在行业整治过程中,继一系列环保标准出台后,对行业规模进行限制的政策。它被诸多业内人士认为是改变当前铅蓄电池业污染问题的最严厉手段。而关于其在环保、防止污染方面的作用,业内也有不同的观点。

   一位业内专家向记者分析,一家铅蓄电池企业要健康发展,至少需要500万元资金,其生产和环保的设施才能跟上实际需求。“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讲,这将会是一笔不小的投入,环保资金将占到其总投资的20%~30%”。

   “这个行业不适宜将小企业简单兼并重组。因为分散设厂不仅管理松散、环保设备投资较高,同时也给政府监管带来巨大成本与难度。”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秘书长刘家新分析到。他也看到了小的电池生产厂家在搞好环保方面的难度。这也是被业内人士广泛认同的观点。

   “铅蓄电池的生产本身就存在破坏生态的高风险,其生产规模应该受到限制”,这似乎是一个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的观点。以美国为例,美国铅蓄电池产值与中国相当,中国有2000~3000家铅蓄电池企业,而美国仅有33家。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已成为最大的铅蓄电池出口国。铅蓄电池出口退税政策在2006年被取消后,出口市场竞争力降低,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严重亏损甚至面临倒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企业兼并重组以及行业重新洗牌。

   也有相关行业证券分析师认为:“长期来看,中小型企业的淘汰将会导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加,对规模型企业构成利好”。

   而淘汰小的电池企业又能多大程度上减少铅污染的发生?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向本报记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实我们在实地考察中发现,出现铅污染的不光只是小企业,很多大企业也在环评方面存在问题”。

   “我并不赞成政策层面更多的用行政手段干预行业整合,一些小的电池生产企业在排污方面做的也是很完善的。如果我们的环境监测、评估不到位,完成整合之后的铅蓄电池行业污染事故不一定就能得到改观”,马军对记者分析到。

分享到:

关键字:蓄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