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钠离子电池产能与项目 返回

钠离子电池 产业化元年来临 市场空间广阔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投资快报 发布时间:2023-03-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相同,属于二次电池。钠离子电池使用钠离子(Na+)作为电荷载体,在电极之间发生可逆的嵌入和脱出,从而实现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钠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集流体、电解液等构成,按照其组成材料是否直接参与电化学反应,又可以分为活性材料与非活性材料,其中活性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材料,非活性材料包括隔膜、集流体、导电剂、粘结剂等。钠与锂处于同一主族,具有相似物理化学性质。地壳中含有2.27%的钠,钠成为地球上第七大最丰富的元素和第五大最丰富的金属,仅次于铝、铁、钙和镁,领先于钾。

小型乘用车、电动自行车与储能有望拉动钠离子电池需求

钠电池具备较好的成本优势,钠电池总成本相较于锂电池低30-40%。虽然在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上不及锂离子电池,但是在对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要求不高、成本敏感性较强的小型乘用车领域有望率先实现应用。我国A00级小型电动车,在2021年迎来爆发,全年实现销售接近90万辆,同比增长超2倍,2022年我国两轮电动车产量达到6750万辆,同比增长接近15%,为钠离子装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在书中预测到2030年钠离子电池的实际出货量将达到347.0GWh,届时最大的应用领域将是储能。

电池端传统企业与新兴企业同台竞技

布局钠离子电池的企业主要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专注于钠离子电池的创新型企业,技术大多数源自科研院所或高校,技术成熟度较高。例如:中科海钠的技术源自于中国科学院,其核心创始人陈立泉院士与胡勇胜研究员在钠离子电池领域有十余年的研究经验和成果,钠创新能源的核心团队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马紫峰教授的技术研发团队。第二类是依托现有锂电池技术,向钠离子电池进军的传统电池企业。由于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原理和材料方面有一定相通性,所以这些传统锂离子电池企业能够凭借资金和现有技术优势,快速切入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典型代表例如:宁德时代、鹏辉能源等。

分享到:

关键字:钠离子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