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钠离子电池产能与项目 返回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企业布局情况汇总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储能 发布时间:2022-12-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钠离子电池的赛道。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又成行业热点,这背后是行业对“锂”这一战略资源紧缺的焦虑。

公开信息显示,12月9日,碳酸锂价格为56万元/吨,相较于11月7日的61.5万元/吨,锂价已有回落并出现拐点之势,但相比2021年12月31日,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27.5万元/吨,涨幅仍超100%。

2022全年,碳酸锂价格一路飙升。原材料端的价格上涨,不仅给电池厂商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压力,还影响到了汽车厂的生产策略。

瑞浦兰钧董事长曹辉博士曾在2022高工锂电年会上透露,因碳酸锂造成的电池成本上涨,售价6万元以下的车正在减产。

化焦虑为行动,短期看来,行业上下游企业除了针对锂资源完善布局,还同时加快了对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

长期看来,资源影响着产业的持续发展。地壳的钠资源丰度约为锂的1300倍以上,且海水制钠方法较为成熟。相比之下,全球锂资源分布不均,国内对锂资源的进口依赖较高,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落地被行业视为破“锂”垄断的重要路径。

钠离子电池起步时间与锂电相近,在现阶段的破“锂”垄断践行之路上,已有锂电池产业实践中的大量经验可借鉴。钠离子电池正极主要有三种技术路径,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普鲁士类化合物。三种技术路径各有优势,也面临着各自的产业化难点。

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结构与锂电三元正极结构类似,两者在研发策略上相近,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优异,但在空气中的稳定性较差。

目前,中科海钠、蜂巢能源等企业主要采用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其中,11月29日,中科海钠阜阳全球首条GWh级钠离子电池生产线产品下线。行业认为,层状氧化物这一技术路线将率先实现产业化。

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结构与锂电磷酸铁锂正极结构类似,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但导电率较差,一般采用碳包覆和掺杂手段使能量密度提升,此外,该材料涉及钒、氟毒性元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普鲁士蓝类化合物为宁德时代目前的主要技术路径。区别于锂电池正极材料,该材料的特点为常温下即可制作合成,结构上的稳定优势理论上可实现钠离子在较大的传输通道高倍率充放电。但因结晶水难以除去,实际应用中存在比容量低、效率不高、倍率较差和循环不稳定等问题。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有硬碳、软碳两条路线,目前以硬碳为主。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企业布局情况汇总

分享到:

关键字:钠离子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