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全球能源发展现状之电力消费

作者:张春成 来源:电力供需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1 浏览:

电力消费

1.分地区

全球电力消费增速创2010年以来新低。2019年,全球电力消费为25.2万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2.0%,增速创2010年以来新低,主要由于全球经济低迷及欧美冬季气候温和导致。1980—2019年,全球电力消费年均增长3.1%,OECD国家、非OECD国家年均分别增长1.8%、4.8%。1980—2000年、2000—2019年,OECD国家年均增速由2.8%降至0.7%;非OECD国家年均增速由3.8%升至5.9%,主要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电力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受疫情影响,预计2020年全球电力消费约下降2%。

图1-1  1980—2019年分地区用电量增长

2.分部门

全球分部门用电结构整体稳定、小幅调整。2019年,全球工业用电占终端用电总量的比重为42.0%,较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居民、商业用电量占比分别为26.8%、21.2%,较上年均下降约0.2个百分点。与1980年相比,工业用电占比下降8.8个百分点,但2000年以来基本在42%上下,主要由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拉动;商业、居民用电占比分别上升3.4、1.6个百分点,两者的阶段性高点均出现在21世纪初,之后受新兴市场国家工业化影响略有下降;交通用电占比基本维持在2%左右,受交通电气化进程影响,近几年微弱提升。

发达国家工业、商业、居民用电占比相当。2019年,OECD国家工业、商业、居民用电占总用电量的比重分别为31.7%、31.4%、30.9%,结构较为均衡;非OECD国家工业、商业、居民用电占总用电量的比重分别为49.5%、13.7%、23.9%,工业用电“一家独大”的现象仍比较明显。

图1-2  1980年、2000年、2019年全球分部门用电结构变化

3.人均用电量

全球人均用电量持续增长,增速先升后降,人均生活用电量增速逐步放缓。2019年,全球人均用电量为3289千瓦·时,较上年增长0.9%;全球人均生活用电量为880千瓦·时,较上年增长0.3%。1980—2019年,全球人均用电量年均增长1.7%,分阶段增速先升后降,其中1980—2000年、2000—2010年、2010—2019年年均分别增长1.5%、2.2%、1.5%;全球人均生活用电量年均增长1.8%,前二十年年均增长2.1%,后十九年年均增长1.6%,增速有所放缓。

发达国家人均用电量下降,发展中国家人均用电量稳步增长,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巨大差距。2019年,OECD国家人均用电量为8480千瓦·时,较上年下降1.3%;非OECD国家人均用电量为2285千瓦·时,较上年增长2.9%,保持稳步提升态势,但2019年非OECD国家人均用电量仅约为OECD国家的1/4。1980—2019年,OECD国家人均用电量年均增长1.1%,其中2010—2019年年均下降0.3%,显现饱和态势;非OECD国家人均用电量年均增长3.2%,显示出经济社会发展对用电增长的强劲拉动。2019年,OECD国家人均生活用电量为2619千瓦·时,较上年下降1.9%;非OECD国家人均生活用电量为545千瓦·时,较上年增长3.5%,非OECD国家人均生活用电量仅约为OECD国家的1/5。

图1-3  1980—2019年世界及OECD/非OECD国家人均用电量及人均生活用电量变化

图1-4  1980—2019年分地区人均用电量

4.电力消费强度

全球电力消费强度小幅波动,发达国家稳步下降,发展中国家有所上升。2019年,全球电力消费强度为2969千瓦·时/万美元,较上年下降0.5%,其中OECD国家为1997千瓦·时/万美元,较上年下降2.6%,非OECD国家为4563千瓦·时/万美元,较上年上升0.6%。全球电力消费强度在1980—2010年间稳步下降,2010年以来基本在2900~3000千瓦·时/万美元波动。其中,OECD国家电力消费强度前二十年有所上升,2000年后稳步下降;非OECD国家电力消费强度先降后升,2000年前后曾降至4000千瓦·时/万美元以下,此后逐步上升。

图1-5  1980—2019年世界及OECD/非OECD国家电力消费强度变化

图1-6  1980—2019年分地区电力消费强度变化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消费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