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风电消纳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12-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电网可以发挥能源电力输送、资源优化配置、社会公共服务的平台作用,但电网本身并不能消纳风电,而是整个电力系统在消纳风电。电力系统是由电源侧、电网侧、用电侧等多个环节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供需实时平衡、电能难以大规模存储等技术特点。要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必须按照严格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规范进行统一调度与协调运行。因此,在分析风电消纳问题时,应从系统性、全面性的视角将电力系统的电源侧、电网侧、用电侧进行全盘统筹考虑,通过整个电力系统综合协调和资源优化配置,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视和解决风电发展面临的挑战,即分析系统消纳能力。
 
  客观来看,风电消纳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政策和利益协调的问题。如前所述,系统风电消纳能力是一个由电源结构、电网结构、用电结构决定的技术问题,要分析风电消纳能力,就不能将风电独立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求之外。在电源侧允许调节能力、电网网架结构、用户响应能力均一定的情况下,系统风电消纳能力也基本确定,通过系统优化调度等技术所能提高的风电消纳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如果要进一步提高风电消纳能力,就需要有进一步的激励政策支撑。
 
  大规模风电的高效消纳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各国都一直在为此进行艰苦的努力和探索,至今仍在不断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与激励政策影响分析。风电不同于常规电源,其发电出力由来风情况决定,即风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等特点。另外,风电与用电负荷的特性往往相反,具有反调峰的特点。
 
  在我国,技术上受制于电源侧灵活调节能力不强、跨区电网外送能力不足、用户侧需求响应能力有限等因素,政策上受制于缺乏鼓励建设调峰电源的合理激励机制、火电企业给风电企业腾出发电空间缺乏积极性、跨区电网核准进度迟缓、用户侧电价长期受到管制等因素,要解决风电高效利用的问题,难度更大。
 
  国际上来看,欧美发达国家的电源结构中燃气、抽蓄占比相对较高,同时依靠强大的跨国跨区互联电网支撑,有效地扩大了风电平衡区域,加上发展风电供热促进需求侧响应,提高了风电利用水平。相比之下,我国的电源结构、发展基础、政策环境在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性改善,尤其是风资源富集的“三北”地区本地市场规模小,灵活调节电源比例低,在政策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将难以满足风电持续大规模开发要求。
 
  为实现风电发展规划目标,从技术层面来看,需要进一步挖掘本地调峰能力,积极配置蓄热电锅炉与各类储能装置,优化供热机组运行方式,利用各类储能技术配合风电运行;从政策层面来看,需要完善对火电企业深度调峰的补偿机制,出台促进风电场与供热、高载能等大用户协调运行的经济激励机制,实施用户侧分时电价等需求响应措施,加快核准建设“三北”地区风电跨区外送通道,建立全国电力市场消纳风电的机制。
分享到:

关键字:风电 不仅仅 技术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