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持续 气候风险不断上升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17 浏览:

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日前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全球气候变暖、气候风险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世界气象组织的气候状况监测表明,全球气候系统的变暖趋势进一步持续。2018年的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0℃左右,位于有现代观测记录以来第四位;2018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海洋热含量最高的一年,海平面持续上升,南极和北极海冰范围远低于平均值;全球天气、气候灾害带来的损失在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90%以上,发生次数为1980年以来最多。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的影响正在日益凸显,全球气候风险持续上升。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2019》指出,气候变化,相关的热带气旋、高温热浪、干旱等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发,以及气候政策无法达到预期等环境风险日益突出并将继续发展,未来气候将持续变暖并可能造成全球风险加剧,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改变,对全球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全球变暖仍在加速,温室气体浓度创纪录,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正在加剧。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平均温度比1981~2010年平均值高出0.38℃,与工业化前比上升了约1.0℃,为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之后的第四暖年。过去5年(2014~2018年),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5年。

专家指出,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升高是气候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2017年温室气体浓度创下新高,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的浓度分别为工业化前水平的146%、257%和122%。

气候变化风险既来自极端天气,也来自长期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风险有哪些?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最近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报告指出,气候变化风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风险,这类风险的发生往往由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所导致,与系统的致灾阈值密切相关。另一类是长期平均气候变化导致的风险,属于渐变事件。由于变化的缓慢性,其不利后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气候变化风险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不断累积和加重,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等11个领域的影响,以及对亚洲等九大区域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区域和不同领域的适应潜力,预估了采取多种适应措施后将面对的风险。

在水资源方面,许多亚热带干旱地区的可再生地下和地表水资源将明显减少,风险将明显上升。气温每上升1℃,受水资源影响的人口将增加7%。

在粮食安全与生产方面,气温升高2°C以上,热带和温带地区大部分区域的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主要作物的产量将受不利影响,每10年将减少0~2%,而同期的粮食需求则每10年增加14%。科迪华农业科技携手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本周发布的《2019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认为,气候变化对全球食品安全威胁日渐加剧。

在生态系统方面,将面临不可逆的变化和区域尺度突变的高风险,大部分淡水和陆地物种面临绝种风险。海岸系统和低洼地区,将受到更多因为海平面上升而导致的海岸侵蚀、淹没和海岸洪水等不利影响,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沿岸生态系统将受到明显压力。而人体健康,尤其低收入国家人口的健康不佳状况进一步恶化。

对于经济部门来讲,升温2℃可使得年经济损失0.2%~2.0%。城市地区风险集中,农村地区则面临更多食物安全、水资源短缺和收入减少的风险。

总体而言,当温升在1°C到2°C时,全球风险处于中等高水平,当温升在4°C以上时,全球风险将处于高水平。亚洲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海洋、河流和城市的洪水增多,对生计、居住区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威胁;干旱造成的粮食和水短缺及高温带来的死亡风险将更加严重。

201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进一步提出1.5℃温升造成的风险低于2℃温升造成的风险。报告认为,全球升温1.5℃将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人类健康、食品和水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等造成诸多风险和影响,但与全球升温2℃相比,1.5℃温升对自然和人类系统的负面影响更小。如相比2℃温升,1.5℃温升时北极出现夏季无海冰状况的概率将由每10年一次降低为每百年一次。21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升幅将降低0.1米,使近1000万人口免受海平面上升的威胁,海洋酸化和珊瑚礁所受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气候灾害损失3.5万亿美元 发展中国家成重灾区

统计显示,1980~2018年,全球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次数从1980年的249次增加到2018年的848次,其中2018年灾害发生次数达到历年之最。与气象因素相关的天气灾害、水文灾害和气候灾害发生次数分别由1980年的135次、59次和28次增加到2018年的359次、382次和57次,而地质灾害则由1980年的27次增加到2018年的50次。可见,自然灾害增加次数主要来源于水文、天气和气候灾害的增加,说明全球气象灾害事件发生次数增加趋势明显。以2018年可比价格计算,全球灾害经济损失由20世纪80年代的年均528亿美元增加到20世纪最初10年的1779亿美元。

从七大洲灾害发生特征来看,亚洲已经成为灾害发生次数、经济损失和死亡人口最多的大洲。以2018年为例,在848次自然灾害事件中,有43%的灾害事件发生在亚洲,居各大洲之首;亚洲灾害经济损失占全球的38%,死亡人口更是占到79%。

德国环保机构德国观察(Germanwatch)发布的《全球气候风险指数》显示,发展中国家气象灾害风险通常较发达国家高。2017年,波多黎各、斯里兰卡和多米尼克为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其次是尼泊尔、秘鲁、越南、马达加斯加、塞拉利昂、孟加拉国和泰国。

1998~2017年,发生了11500多起极端天气事件,导致总共有52.6万人死亡,经济损失约为3.47万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风暴及其直接影响,如降水、洪水和滑坡也是2017年灾害损失的主要原因,在2017年受影响最严重的10个国家中,有4个国家遭受热带气旋袭击。科学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与2017年创纪录的飓风降水量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同时研究也表明,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0%,强热带气旋的数量就会增加。在许多情况下,单一的特殊灾害的影响非常大,受灾国家在长期指数中排名很高。在过去几年中,像海地、菲律宾和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经常受到灾害的影响,无论是长期指数还是各自年份的指数都连续位于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

分享到:

关键字:气候变化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