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在即,将给供应链带来千亿市场机会。
最新消息,上海特斯拉工厂目前已经开始生产Model3白车身,计划于10月14日开始全面投产,并将于年底实现每周3000台车的产量。
据上海特斯拉工厂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他们预计该工厂初期的产值将达到1.2亿人民币,但也正在考虑增加投资以继续扩大产能,从而迎接明年即将在这里生产的ModelY车型。
高工电动车综合判断,上海工厂在初期生产方式预计为CKD,后续将陆续切换至直接采购国内零部件。这就意味,特斯拉将给供应链带来明确的增量,以及未来潜在的类苹果产业链的示范效应。
一.特斯拉供应链:哪些“中国造”?
电池及供应链条方面:
据Electrek等海外媒体报道,随着国产化的到来,特斯拉动力电池供应商将由松下独供,转变为松下、LG化学共同供应,LG化学供应链有望成为特斯拉国产化最大子供应链。那么相应,LG化学配套的国产供应链就会拥有明确的机会。
我们测算,目前星源材质(隔膜)、新宙邦(电解液)配套LG化学业务占比较高,而恩捷股份(隔膜)、璞泰来(负极)虽然目前占比较低,但后续受LG化学需求拉动弹性预计较高。
以下是LG化学中国供应链在2018年的配套数据(资料来源:B3 CY2018):
整车零部件方面:
在特斯拉系列车型国产化过程中,依托国内成熟、高效的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大量零部件也将国产化、本土化。其中,预计旭升股份、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宁波华翔、华域汽车、岱美股份等单车价值量较大。
以Model3为例,据公司财报、公司公告显示,目前其动力电池预计由LG化学供应之外,座椅、保险杠、电池盒等预计由华域汽车供应;底盘系统、内饰系统由拓普集团供应;铝合金高压铸造件由旭升股份供应;泵、阀由三花智控供应;内外饰系统由宁波华翔供应;被动安全系统、BMS系统由均胜电子供应;高压继电器由宏发股份供应;遮阳板由岱美股份供应。
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总体规划预计50万辆,预计分为三期建设,一期达产15万辆/年,后续还有两期在规划中的增量空间。
在中国Model3产线达到3000辆/周(年化15万辆/年)后,特斯拉规划2020年10月在中国建ModelY产线,其2020年11月/12产能规划达2000辆/周(年化10万辆/年),在2021年2月产能达5000辆/周(年化25万辆/年)。
如此庞大的产量给相关产业链带去的本土空间,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二.特斯拉供应链:空间有多少?
事实上,特斯拉无论是在高端电动化市场还是在大众化电动市场,都是比较领先的。这就意味,上述庞大产能将有非常强的市场消化能力,供应链的市场空间有很强的纵深性。
以ModelS对比保时捷Taycan为例,这两款车均针对高端市场。
据特斯拉、保时捷官网公示的信息综合分析发现,其中Taycan在加速、性能方面比ModelS领先程度不多(二者风阻分别为0.22、0.23,差异不大,特斯拉运动版电机功率反而更高,变速器两档带来的增量性能更多适合非普通消费群体);Taycan快速充电在中国国标下预计只能实际发挥200KWh,与特斯拉超充站的150KWh的区别并不大,而且特斯拉超充站网络建设更广。
但在轻量化和续航里程方面,Taycan全面落后于ModelS(Taycan续航450km远短于ModelS的650km)。更为致命的是,ModelS价格只是Taycan的一半。
凭借产品的竞争力,特斯拉2019年在全球三大主要市场销量持续高增长。
2019H1特斯拉Model3全球销售12.7万辆,同比大幅+403%,其中:1)美国市场:特斯拉超越BBA竞品燃油车,月销稳定在1万辆以上;2)欧洲市场:在挪威、荷兰、西班牙等国销售稳定增长,月销量稳定在5000辆以上;3)中国市场:2019年月销基本保持在4000辆以上,随着9月购置税减免,预计下半年销量有望超预期。
另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在电动车中具有类苹果产业链的示范效应,供应链企业有望继续获得欧美主流车企电动车订单。
2019年下半年起,大众MEB、奔驰EQ等平台新车型密集投放,其供应链建设预计将一定程度模仿特斯拉的模板进行架构。例如,三花智控在进入其产业链后,陆续开拓了欧美主流车企电动车配套热管理订单,截至2019年中,在手订单达130亿元,客户涵盖欧洲的大众、戴姆勒、宝马以及美国的通用等全球一梯队客户。
也就是说,中国供应链如果切入特斯拉,则完全有望催生出更多的来自全球市场的商业机会。
三.特斯拉供应链呈三大特征
特斯拉供应链到底有多大的市场规模?中信研究院估计,短期到2021年预计70万销量,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元。
那么如何才能享用到这块利润蛋糕?高工电动车总结发现,特斯拉供应链存在三大特征:
特征一:采购三年锁价
不同于一般汽车采购的“每年年降”模式,特斯拉相当一部分零部件采用了“三年锁价”。
以旭升股份为例:1.2014-2016年,公司陆续开拓ModelS、X配套零部件,共实现了13个零部件(其中1个为32个小部件整体采购)的稳定供应,这些零部件将分别在2017-2019年之前享受固定的单件毛利。2.2017年起,公司供应Model3配套8个零部件,将于2020年之前享受固定的单件毛利。受益同样报价方式的还有向Model3供应2根控制臂、约6个底盘结构件的拓普集团,自配套以来采购价格并没有年降。
特征二、系统外包程度高
特斯拉供应链系统级外包给零部件供应商的比例高。我们统计特斯拉有16个大件作系统外包采购,支出占总BOM成本比重高达47%。特斯拉除了自身把控BMS、轻量化整车整合等核心技术以外,将制造属性过强的车身外饰、底盘、内饰等部件大量外包。
据统计,目前特斯拉Model3在天窗系统、后视镜、刹车系统、空气悬挂、线束、空调、安全气囊、热管理系统等系统均采用系统外包。大量的系统外包,给了零部件企业更厚的盈利空间。
特征三、汽车电子、智能类占比高
Model3电子、智能占BOM高达27%。横向比较Model3全车电子、智能成本分别为1.4、6.1万元,占物料成分别为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