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特斯拉Q2交付超9.5万辆,创历史最高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电动车 发布时间:2019-07-04 浏览:

7月2日,特斯拉公布2019年第二季度交付量创下新纪录。截至6月30日的三个月中,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一共交付95,200辆电动车,较第一季度销量环比大增51.1%,并打破其2018年第四季度创下的交付纪录(90,700辆)。

这一消息公布后,特斯拉盘后股价当天大涨15.95美元,一度涨超9%。自今年1月11日以来,该公司股价已累计下跌约35%。

特斯拉的交付量一直以来备受到行业的密切关注。有分析师表示,“特斯拉第二季度实际交付量甚至超出了分析师最积极乐观的预期,是一个明显反弹。对特斯拉来说,这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的一步”。

特斯拉最畅销车型Model3第二季度共售出77,550辆,超出分析师预期的74,100辆。ModelS和ModelX的合计交付量为17,650辆,同样超出了分析师此前预计的16,600辆。

以下是特斯拉第二季度不同车型的具体销量:

特斯拉方面表示,在双量提升的背景下全球物流和交付运营的优化也取得显著进展,提高了成本效率并改善运营资金状况。

事实上,特斯拉二季度之所以能够顺利超越预期,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今年3月该公司有约10600辆汽车在运输途中,而这一数字在去年12月底只有约2900辆。

特斯拉还表示,由于第二季度产生的订单量超过交付量,因此第三季度的订单存量会有所增加,“我们已经准备好在第三季度继续增加总产量和交付量。”

今年前3个月,特斯拉交付50,900辆Model3和12,100辆ModelS和ModelX,即共计63000辆,第二季与之相比增幅达51.1%。下图是自2016年第二季度以来,特斯拉每一季度的交付情况:

从上图不难看出,特斯拉此前交付量最高的季度出现在2018年,当时该公司在疯狂地推动实现全年的超高目标,并在该季度实现盈利(营收为72.3亿美元,净利润为2.1亿美元)。此次交付量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交付数字不等同于利润,这是否会转化为利润还有待观察。特斯拉现金流量和收入将在7月下旬的盈利电话中披露。该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亏损7.02亿美元,部分原因是该公司开始将Model3运往欧洲和中国,导致交付数量低迷。

就从第二季度特斯拉三大车型的交付情况看,其盈利能力确实存疑。

在特斯拉第二季度交付量中,不难看出,价格和利润更高的ModelS和ModelX销量从第一季度的12100辆上升至17650辆,但这一数字仍然远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27550辆,仅占交付总量约20%。

而特斯拉最实惠的车型Model3产量为72531辆,交付量为77550辆,在欧洲和中国的销量占据总销量的四分之一。

有部分投资者担心,这可能影响特斯拉的盈利能力。从上述分析看,这种担忧无不道理。

有外媒对此也直接提出,特斯拉不应该一门心思地提高销量,而应该在产量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从中获得可观利润。

今年特斯拉的销售目标是36万辆至40万辆,整个上半年,特斯拉的销售总量为15.8万辆。即使特斯拉在第二季度表现强劲,恐也很难实现年度目标。

上半年期间,特斯拉多次降价以刺激市场。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ErikGordon表示,当一家公司通过降价达到销售目标,并不表明它正走上持续盈利的道路。相反,它可能会走上长期亏损的道路。

ErikGordon的观点或存片面,值得一提的是,从7月1日起,美国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联邦税收抵免从3750美元降至1875美元,这意味特斯拉汽车的成本进一步提高。有分析师担心,特斯拉需求存在很快下降的风险。

此外,就在上述好消息传来的同时,特斯来迎来一波离职潮。其在一周内连损三名高管,包括:欧洲地区主管JanOehmicke、负责车辆内外部工程业务的副总裁SteveMacManus、以及生产部副总裁PeterHochholdinger。

其中JanOehmicke,在一年前被特斯拉被聘用,在加入特斯拉前,其已在宝马工作了近20年,当时担任法国宝马金融服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消息人士称,特斯拉全球供应链副总裁萨沙扎恩(SaschaZahnd)将接替欧洲业务主管的职位。

此外,据《纽约时报》报道,今年6月,特斯拉11名董事中有两名离职,另有两名计划明年离职。

如果上述是特斯拉面临的“内忧”,随着时间推移,其所面临的“外忧”更甚:当前,福特和捷豹等汽车制造商相继投入数十亿美元开发自己的电动车,其中捷豹I-Pace纯电动SUV则在4月份的纽约车展上已横扫各种大奖;大众和梅赛德斯奔驰从5月份开始接受新型电动汽车的订单,并计划在未来几年推出更多电动车型,等。

彪悍特斯拉要在电动汽车市场“突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享到:

关键字:特斯拉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