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海外电动化探索“启示录”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电动车 发布时间:2019-01-30 浏览:9次

中国储能网讯:“中国搞了10年电动汽车,取得的效果归纳为一点就是赢得了先发效应。”

前段时间结束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陈清泰如此评价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绩。在这十年中,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几乎每年上一个台阶,市场对电动车的认可程度一年比一年提高。原来完全靠政策推动的市场,转向了政策和市场双驱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同样认为,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国采取的政府全面引导,政策推动市场,市场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模式是成功的;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努力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国内电动汽车应该注重高质量发展,但要更加注重发展质量。

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又将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的判断是,汽车产业进入平衡发展阶段;市场进入真正的优胜劣汰阶段;企业发展模式与政策体系都将改变;禁燃渐成趋势;汽车变革与能源、交通、环保革命的协同进一步增强;物流领域将是交通电动化的新重点;氢能产业前景可期。

事实上,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变革的赛道上,中国并非孤军作战,而是正在和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同台竞技。在政策法规制定、产业化协同、配套设施建设、消费激励等不同纬度都在探索自身的路径与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了解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动化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可以对于国内的政策制定和产业化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前段时间举行的2019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包括欧盟、英国、挪威、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负责人都对于其在推动电动化上的战略和举措进行了分享,高工电动车进行了系统梳理,希冀以此为视角,来观察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得与失,也为接下来的产业推进提供思路。

欧盟:2050年实现“碳中和”

在推动能源转型上,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司长Artur Runge—Metzger介绍,欧盟的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即将净碳排放量降至零。

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在7个战略性领域开展联合行动,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清洁、安全、互联的交通,发展竞争性产业和循环经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发展生物经济和天然碳汇,发展碳捕获和储存技术以解决剩余排放问题。

在具体目标上,交通领域的去碳化在整个战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目标是,要在205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围绕于这样的目标,其在法律法规、投资、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在投资上,欧盟的规划是,每年投资大概2%的GDP,同时,每年的投资增加10%,才能够实现2050年的目标。Artur Runge—Metzger介绍,去碳化要考虑经济增长和商业运营之间的关系,要实现更为经济的去碳化,这个需要持续的探索。

在技术和配套设施上,交通领域的转型,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对此,欧盟也有相应的布局,包括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投资、动力电池产能的提升等。

在法律法规上,欧盟也已经明确的碳排放标准,提出在乘用车和货车领域,在2030年要降低30%的碳排放,而欧盟也是第一个制定2030年之后的碳排放目标的经济体。

在跨区域合作上,欧盟已经和包括中国、美国加州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在政策制定、商业模式上进行共同协作,以此来推动其2050年全面“碳中和”的目标。

英国:2040年零排放

英国总理特蕾莎2018年表态,要让英国走在零排放车辆设计和制造的最前沿,到2040年,英国所有的新车和货车都要实现零排放。这样的表态背后,可以看出英国在电动汽车变革上的战略目标和方向。

而在法律规范上,英国明确了到2050年,要减少80%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英国交通部电动汽车设施部主任Tomas De Staic介绍,事实上,英国现在是欧盟第二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无论是从空气环境的改善、城市化交通的变革、提振经济、汽车工业强大等多个角度,都是英国加大该领域投入的驱动因素。

在研发储备上,一方面在人才上进行储备,另一方面,加大零排放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预计到2027年的时候在电动化领域的投入占到整体投入的50%。同时在税收上也在进行减免的形式来提升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英国对外发布了新的电动汽车战略《零排放之路》(The Road to Zero),目标是使英国成为全球生产和使用电动汽车的最佳地区。

为此,英国政府承诺,在2030年英国销售的新车中,至少50%(甚至70%)的乘用车和40%的货车必须实现超低排放,即每公里碳排放不得超过75克,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等。

针对这样的目标,英国提出了3年15亿英镑的投入以及一系列的举措。

●在适当情况下推动新建住宅安装充电桩,今后新灯柱上都将安装充电桩,从而大大扩充充电网络;

● 启动4亿英镑充电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为生产和安装充电桩的公司提供资金,从而加速充电设施的部署;

● 创建一个4000万英镑的新项目,用于开发和试验创新、低成本的无线充电及道路充电技术;

● 电动汽车车主在自家安装一台充电桩,最高可得到500英镑的补贴;

● 当前的电动汽车补贴政策至少延续至2018年10月,之后会再以某种形式至少延续至2020年,从而使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时能够继续大幅节省开支;

●随着电动汽车使用量的增加,对能源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会增加,为此启动电动汽车能源专项小组,将能源和汽车行业结合起来。

在技术路线上,零排放之路文件提出了“技术中立”的原则,政府不会具体规定哪种技术有助于实现2040年目标,也不会禁止任何特定的技术。

挪威:电动化率已达30%

就挪威的汽车市场情况来看,从2010年到2018年,柴油车从80%降到了2018年的20%,零排放车辆大幅增长,2018年占比30%,在过去一年的数月,零排放汽车的销售量超过了汽油、柴油车的总量。

挪威驻中国环境参赞Ingvild Anereassen Saeverud介绍了挪威的电动化目标和具体举措。按照《巴黎协定》,挪威规划在2030年将会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40%,同时挪威政府还希望能够在2015年的基础上将交通运输业的排放量减半。

据了解,在挪威,交通大概占温室气体排放30%,目前来讲车辆的排放是最大的,基于此,挪威主要通过有三大类措施帮助其在交通行业减排:

首先,减少交通量,比如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更好的城市规划;第二,鼓励采用公共交通,走路和骑车,而不是私家车,同时货运也应该尽量环保;第三,应该从我们每一辆车上去减排,包括采用零排放汽车。

在零排放的政策制定上,针对2025—2030年这个阶段。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在2025年所有新的私家车和货车都应该是零排放的,而针对2025年公交车应该成为零排放或者是使用生物沼气,而使用长途卡车也有相关的低排放要求。

在具体激励和惩罚政策上,在挪威,零排放汽车不用交相关的注册税以及增值税,同时,还有比较高的碳税和污染类车辆的道路税。电动汽车可以使用公交道路,并且在收费公路上免费通行,这是跟传统燃油车相比的优势。同时,还有快充基础设施的支持,特别是在主要的交通要道。

基础设施上,大部分慢速充电的公共桩和街头的桩都是由市政府支持的,而快充设施也建立了相应的网络。

此外,在海上交通电动化方面,挪威也具有丰富的经验,其轮渡电动化是其整体战略的重要一部分,按照规划,预计将在2021年有1/3的汽车渡轮都能够成为电动化。

印度:电动化自下而上

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首席主席Anil Srivastava:传统燃油车不会受到电动汽车太大的影响。

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14个都在印度,87%的碳排放都是来自于车辆。基于此,印度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新能源计划,宣布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发电当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在未来10年要达到超过50%。

事实上,要实现这种转变,对于印度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其目前,两轮和三轮占非常大的比例。对于印度而言,其需要考虑的是,要保证现有的产业生态系统不会在变革转型当中受到太大影响,特别是传统燃油车不会受到电动汽车太大的影响。

目前来看,印度的电动汽车增长速度在加快,但是,占据传统车的比例还是非常小。在电动汽车的渗透率方面和共享的出行方面,印度和中国的渗透率类似。

在电动化的推动上,印度通过政府采购、供给侧激励等各种措施来推动产业的发展,在电动化战略上,印度倾向于从低到高的方式,即先从两轮三轮的电动化来推动,同时由于本身乘用车和商用车在印度整体机动车占比不高,进行电动化切换时也相对更容易。

在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上,印度也在不断鼓励电动汽车充电的基础设施。政府部门和若干部委都积极的致力于推动该项工作的建设,此外,印度还会通过保证能源供应多元化,并且多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供能。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