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0月10日,世界能源理事会(WEC)发布《2018年全球能源三难困境指数报告》指出,在全球能源系统向分布式、低碳化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进程中,如何做到在能源安全、能源公平、能源环境可持续性三个维度(也称为“能源三难困境”指数)之间平衡而不偏移是构建一个稳健平衡的能源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报告以能源三难困境指数形式综合考量全球125个国家在能源安全、能源公平、能源环保性三个维度的表现,以此评估该国管理平衡“能源三难困境”问题的能力和能源系统的绩效并做出排名。报告主要结论如下:
就125个国家“三难困境指数”综合得分来看,得分高排名领先的国家与2017年保持一致。其中丹麦、瑞士和瑞典依旧位列“能源三难困境”指数榜单前三甲,而荷兰、英国、斯洛文尼亚、德国、新西兰、挪威和法国分列4-10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0个国家中,除了新西兰以外全部是欧洲国家,既包括了可再生能源领跑者丹麦,也包括维持煤电的德国和以核电为主的法国,表明欧盟到2020年的能源和气候政策很好地促进了欧洲的能源系统发展。尽管综合排名前10的国家主要是发达经济体,但也出现了斯洛文尼亚这种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表明了构建稳健平衡的能源系统并非只是“奢侈品”,通过智慧和综合政策措施是完全可以获得的。
图1 2018年“能源三难困境”指数综合得分前20名的国家
就综合得分而言,中国位列第78位,较2017年(86位)有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中国正在大力实施能源转型政策(如煤改气、可再生能源等)。过去10年间,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从超过70%大幅下降到了60%,同期非化石燃料占比翻了一番。从具体的三个维度指标来看,中国的能源安全指数表现尚好,排在125个国家中的第43位,高于平均水平;中国的能源公平性排在第81位,低于平均水平;而环境可持续性排在第104位,严重拖累整体排名。而随着中国工业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能源需求在不断增加,这让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安全挑战。
图2 2018年中国“能源三难困境”指数综合得分和单个指标得分情况
在能源安全方面,名列前茅的国家既代表能源净出口国,也代表拥有多样化和安全能源供应系统的进口国。在能源部门的转型中,能源安全重点已从控制供应转向在安全背景下的供应灵活性。一些欧洲国家在能源安全指数排名中表现良好,这是由于该地区具备了多样化和灵活的能源市场,包括跨境电网。
能源公平维度是考虑能源获取和负担能力的指标。2018年排名前十的国家(除加拿大外)表明了这一指数得分很大程度上与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分布有关。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7(SDG7)的指引下,无处不在的电力供应和清洁烹饪更容易成为较小国家或人口集中在大城市的国家的发展目标。然而,总体而言,在过去几年里,所有国家的能源安全指数都有所改善。可负担性指标显示,获得补贴的电价和汽油价格也提高了能源公平指数得分,这在排名靠前的中东和海湾国家得到了反映。随着全球能源数据开始反映近期的变化,例如沙特阿拉伯在能源补贴政策上的变化,排名将发生变化,尤其是如果邻近的海湾国家紧随其后的话。此外,通过补贴获得的公平收益可以促进消费,但在可持续性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在环境可持续性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有一些拥有强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国家,也有一些碳排放和能源强度较低的国家,从而导致了较低的排放。前十国家反映了环境可持续部分问题,即管理能源消耗在保障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目前并没有完全反映空气污染,或电力组合中的脱碳比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则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为可持续和低碳能源生产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路径。
编者按:“能源三难困境”指数即能源安全、能源公平、能源环境可持续性三个维度指标,具体而言就是
(1)能源安全(Energy Security):有效管理国内能源生产、能源进口,配以可靠的能源基础设施,满足当下与未来能源需求。
(2)能源公平(Energy Equity):广大民众可以便捷、廉价地获取能源供应。
(3)环境可持续性(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供应侧与需求侧的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与其他低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