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国际天然气联盟(IGU)和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了《全球天然气报告2018》。分析认为,与天然气的清洁性、灵活性、成本竞争力及其在全球范围内巨大的资源量有关,天然气成为未来最现实的能源形式。
天然气消费量
2017年天然气消费量增长了350亿立方米,增幅为5.3%,而2010~2016年,增幅仅3.6%。天然气消费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国、韩国和印度。日本的天然气需求2016年减少了100亿立方米,2017年基本与上年持平,这与该国核电站重启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能效提高和节约能源。印尼和泰国的天然气产量下降,消费量也随之下降,但新LNG出口项目可能改变其未来发展趋势。澳大利亚的天然气消费量也出现下降,但LNG出口量大增。
独联体:
2017年天然气消费量增长350亿立方米。俄罗斯的增量几乎一枝独秀,超过300亿立方米,幅度为7%,主要源自取暖和国内经济复苏。
欧洲:
2017年天然气消费增长逾6%,主要源自该地区始于2014年的大规模弃煤举措。在欧盟以外国家,土耳其的天然气消费量增幅最大,为19%,达到80亿立方米。
亚太:
西亚:
增幅约5%,与过去5年的增幅基本持平,源自该地区经济的强劲增长、油价走高等。
非洲:
2017年天然气消费增长加速,增幅近7%,而2010~2016年,天然气消费几乎未增长。增幅最大的是埃及,增加了70亿立方米。
北美:
2017年天然气消费略降。虽然加拿大和墨西哥消费量大增,但美国下降,两相抵消,基本持平。美国天然气消费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价相对较高、输气管道不足,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部分取代了燃气发电。
拉美:
2017年天然气消费量增加0.4%,增幅虽不大,但好于2016年的消费量下降。阿根廷、巴西略增,但受智利、哥伦比亚、秘鲁和委内瑞拉的持平或下降拖累。这几个持平的国家中,除智利外,其他天然气消费量下降源自缺乏足够的进口设施。
2017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增长了3.7%,在2010~2016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5%的基础上翻了一番不止。但天然气消费量增长趋势与全球一次能源需求的增长趋势基本同步,因此其在能源结构中占比并未明显增加,仅增至22%。亚洲和欧洲是天然气增长的主要动力。
天然气价格
全球气价2017年上涨了0.5~1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欧洲的现货价格上涨了1.1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亚洲也同样,北美上涨了0.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部分源于油价上涨的同时驱动与之挂钩的气价上扬,而全球超预期的LNG需求也助长了气价。在全球主要天然气分销中心中,美国气价最低。2017年全球平均现货价格为2.9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欧洲为5.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亚洲则高达7.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考虑到国际油价走势和仍在使用中的气-油挂钩定价体系,2018年天然气定期合同价依然看涨,这可能使得现货与定期合同之间的价差继续拉大,因为将有更多现货天然气销售脱离油价控制。但气价受季节性需求影响也将上涨,这主要源于影响LNG现货价格的亚洲市场欠缺天然气储备,需求变化较大。
天然气产量
2010年以来,全球天然气年产量增幅都大于年消费量增幅,产量每年增幅为1.8%,而消费量每年增幅为1.5%;非常规天然气增长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和阿根廷。在同一时期内的新增天然气产量中,非常规天然气为3320亿立方米,常规天然气仅490亿立方米。
具体而言,2017年天然气产量增加最多的是俄罗斯,新增500亿立方米。亚太地区2017年产量增长最多的是澳大利亚,新增了130亿立方米。中国天然气产量增加逾100亿立方米,且多为常规天然气。马来西亚新增了10亿立方米天然气。北美天然气产量增长仅0.5%,其中美国增长1%,主要是来自二叠纪盆地、马塞勒斯和尤蒂卡页岩区的非常规天然气。欧洲的天然气产量增长1.9%,主要来自挪威。挪威新增天然气产量为100亿立方米。非洲2017年天然气产量增加近9%,主要源自埃及,为90亿立方米。
全球天然气贸易
2017年全球天然气贸易量大增9%,其中LNG贸易量增幅最大,2017年新增了12%,而2010~2016年年均仅增1.6%。从供应端看,增量主要源自澳大利亚和美国出口量的增加,推动了亚洲地区进口量的增加;而从消费端看,中国是主要进口国,也是年增量最大的国家。2017年,新增天然气进口市场的LNG消费量继续增长。
在2017年的管道天然气贸易中,欧洲、北美和中国的管道天然气贸易增幅较大,约8%。欧洲天然气消费增量基本是通过俄罗斯和挪威的管道供应,2017年增加11%。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的管道连通性有所加强,新增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贸易量,反映了较强的过境市场融合趋势。中国-中亚管道的连通也新增了30亿立方米的贸易量。
天然气基础设施
目前,全球有几个有希望的管道项目。一是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之间的天然气管道,可为全球增加1200亿立方米/年的运能;二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管道,2020年竣工后可向中国出口400亿立方米/年的天然气;三是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TAPI天然气管道,可新增300亿立方米/年的天然气运能;四是安那托利亚管道(TANAP),可经土耳其向欧洲供气300亿立方米/年。另外,还有亚德里亚海管道,可经希腊向意大利供气。
2017年LNG产能大增,新增约380亿立方米。2018~2021年,还将新增1300亿立方米的LNG产能。从LNG接收终端建设看,2010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增6%的接收能力。2017年接收能力增长最迅速的是中国,新增70亿立方米的接收能力,另有300亿立方米的接收能力仍在建设中,预计2021年可投用。
2010~2014年,全球过境管道天然气运能以年均10%的幅度增加,即1900亿立方米/年。但2014年后,增幅未见明显加大,2017年维持了这一趋势。过去十年最大的跨境项目为北溪管道,2012年竣工,为俄罗斯经德国至欧洲的天然气管道运输增加了550亿立方米/年。亚洲的管道建设近年来也得以扩张,包括中国、缅甸和中亚的土库曼斯坦之间的管道,为全球管道天然气运能增加了400亿立方米/年。其他还包括西非的管道,新增50亿立方米/年;玻利维亚与阿根廷之间的管道,新增100亿立方米/年的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