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中芬合作推动能源转型

作者:李丽旻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8-10-11 浏览:

地处北欧的芬兰,近年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计划在2029年前淘汰煤炭,全面转向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芬兰环境、能源和住房部部长凯莫·蒂卡宁(Kimmo Tiilikainen)在访华期间,接受《中国能源报》专访,详细阐述了中芬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情况。

凯莫·蒂卡宁表示:“中国与芬兰都有共同的目标——减少碳排放,中芬能源合作中最有前景的领域当属智慧能源系统与清洁能源供热。”

据了解,芬兰在可再生能源供热与优化能源系统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智能电表已经走进芬兰绝大多数电力消费者家中,包括建筑、工业厂房和地区供热等在内的能源系统都能够实现自动化需求响应。凯莫·蒂卡宁表示,芬兰在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热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包括使用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并将工业废弃物进行回收发电。

针对中国城市的特点,凯莫·蒂卡宁提出,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减少碳排放是工作重点。“首先,芬兰可以帮助中国城市加速从煤炭向更加清洁的能源转型,比如天然气、光伏、生物质能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抵抗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凯莫·蒂卡宁告诉记者,“其次,通过现有的信息通信技术,芬兰还能与中国城市合作,优化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另外,双方合作还可以在城市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方面展开合作。”

凯莫·蒂卡宁认为,此前中芬两国的合作十分成功,当前双方合作可以更进一步。据凯莫·蒂卡宁透露,目前,中芬两国有多个有关清洁能源转型的项目都在沟通过程中。

谈及芬兰经验在中国的实际应用,凯莫·蒂卡宁强调,尽管中国人口密度更大,地域也更加辽阔,但中芬双方都有着共同的环保目标。“事实上,对能源消费更大的中国城市来说,能源系统的优化可能会带来更为显著的效果。总体上看,实践原则是一样的,建立严格的法律法规与排放标准,就能够让中国向减少排放的目标更近一步。”

另外,凯莫·蒂卡宁提出,城市垃圾的分类处理也是芬兰能够为中国带来的有利经验之一。芬兰已实施了多年垃圾分类措施,将日常生活里的材料进行最大化地使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循环经济。据悉,在垃圾处理中,垃圾填埋处理仅占芬兰垃圾处理总量的3%左右,而在中国80%以上的城市垃圾都采用了填埋措施,并没有严格有效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而经过垃圾分类,芬兰45%的垃圾能够被重新加工成为工业原料,也就是包括塑料、金属等在内的垃圾都实现了再回收利用,而剩余的约50%垃圾处理则是经过焚烧为居民或工业实现供热或供电。

凯莫·蒂卡宁说:“焚烧垃圾一点都不‘脏乱’,只要对排放物有严格的环境标准,焚烧垃圾带来的热能够用于发电、供热甚至直接进入工业,为不同的生产提供热源。其中,芬兰也将为中国城市提出建议,以严格的法律法规与高标准保证垃圾的分类及有效利用。”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转型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