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记者:周晓晴
“开放性标准”由包括IEEE在内的五大国际标准化制定机构在2012年联合发起并推出,而推出这中“开放性标准”是因为在全球有着数百家标准制定机构,每家标准制定机构又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和专业领域,所覆盖的地区也不一样。为了解决由于差异性而制定出的标准这个问题,IEEE联合其它几家标准制定机构来共同发起和推广“开放性标准制定原则”,希望有更多的标准化的制定机构公开、透明、公正来制定并遵循这个原则,从而更好地服务产业界和消费者。
中国储能网:“开放性标准”由全球领先标准机构签署,包括IEEE、互联网架构委员会(IAB)、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互联网协会和万维网联盟,目的是推动创新和无边界贸易。什么是“开放性标准”系列原则?
华宁:首先,“开放性标准”不是一项标准,而是一项原则,由包括IEEE在内的五大国际标准化制定机构在2012年联合发起并推出,包括IEEE,负责整个互联网标准制定的IETF,负责互联网管理的IAB,负责上网浏览器标准制定的W3C和互联网协会。这五大机构在全球标准制定的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推出这中“开放性标准”是因为在全球有着数百家标准制定机构,每家标准制定机构又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和专业领域,所覆盖的地区也不一样。比如,有些标准仅局限于互联网标准,有些是IT标准。另外,每家机构负责的区域也不同,比如有些标准是在中国制定,有些是在巴西或者以色列制定。虽然有很多的标准制定机构,但是我们认为这些机构在制定标准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也存在很大差异。由于差异性而制定出的标准是否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被广为接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EEE联合其它几家标准制定机构来共同发起和推广“开放性标准制定原则”,希望有更多的标准化的制定机构来遵循这个原则,能够公开、透明、公正的制定原则,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产业界和消费者。具体到开放性原则,第一,它强调标准制定机构之间要相互协作。我们认为不同的标准机构有自己的特点,如刚才所说,各个机构所覆盖的专业领域和地区有所不同,彼此之间应该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制定出全球接受的标准。第二,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标准制定机构应该遵循公开、透明、公正的基本制定原则,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有途径和权力去参与标准制定,标准制定不是封闭的会议,而是向整个产业界和社会公开。通过这样的标准制定原则,能够把整个社会对某一标准的意见充分反映到标准中。通过应用,希望最终的标准能够被产业界接受。第三,是标准的可获得性。我们认为最终产生的标准不是一个秘密,任何机构或者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合理的途径获得最终的标准文本。从IEEEE的角度来讲,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登录IEEE网站下载其制定的标准。最后,我们认为,标准不是法律,它采用自愿性原则,最终由市场来决定标准的成功与否。这些就是包括IEEE在内的五大机构发起的开放性标准原则。
中国储能网:物联网的英文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可以看出物联网的基础和核心仍是互联网。什么是物联网?它与智能电网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标准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华宁:物联网和智能电网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顾名思义,物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它的理念是通过互联网把物体,或者整个社会的各个物体连接起来进行信息共享,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和用户体验。同样,智能电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智能,二是电网。电网是指传统电网。所谓智能,是指把新的IT电器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电网当中。从这层概念来讲,电网和互联网是紧密相关的。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把新的IT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当中,互联、互通是其核心概念。谈到互联、互通,我们就会想到标准在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不同的物体,或者电力设备之间相互连接,首先要解决标准的问题。只有开放出来为业界广为接受的标准,厂商才会放心地去研发设备,电力公司才会放心地去采购这些设备。只有开发出来被广为接受的标准,才能形成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市场,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从中获益。
中国储能网:智能电网建设在中国如火如荼。中国国家电网分三个阶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而2011年-2015年是中国国家电网全面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第二阶段,预计投资2万亿元。您如何看待智能电网在中国的建设?它对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推动作用?
华宁: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网公司,它不仅是服务中国广大的电网用户,同时,它还具备非常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提倡的“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已经在业界被广为接受,所谓“坚强”是指国家电网想把特高压这种创新技术运用到智能电网的建设中,并根据我们国家的特点为广大用户服务。国家电网公司也非常积极的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2年前,国家电网公司通过IEEE发起了4项和智能电网相关的标准,希望通过IEEE这个平台,不仅在中国推广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还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目前,据我所知,这4项标准的制定正在顺利进行。除了国家电网公司之外,很多欧美及日本公司也同国家电网公司一起制定这些标准。通过前面所说的预计2万元投资或者不同阶段的部署,不单能对中国智能电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还能对整个中国的电网企业、IT企业和通讯企业提供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当然,希望最终的受益者还是消费者。
中国储能网:自从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并写入“政府报告”,您如何看待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华宁:物联网这个概念最初由中国提出,但现在这个概念“internet of things”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中国。现在在世界范围内,很多技术专家都知道这样一个战略技术。物联网的概念非常广,它的提出正是我们国家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技术发展阶段,中国希望有更多的创新企业,提出更多的创新技术。通过提出物联网这样一个概念,希望有更多的企业不断创新。在这种概念下,能够不断的研发、投资,为用户带来新的服务。从这个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我认为,在中国已经涌现出很多从事物联网技术开发和服务的企业,已经达到了中国政府初期设定的目标。
中国储能网:物联网与车联网有着怎样的关系?它将对中国车联网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华宁:不同的专家持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车联网可以看做是物联网在汽车领域的一种应用,有部分专家也对这种概念持相同观点。就车联网本身来讲,我认为车联网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把新型通讯和IT技术应用到传统的汽车领域。汽车领域非常大,在全球有几万亿美金的市场。在过去的几十年,汽车领域并没有出现太多的创新。通过把新型通讯和IT技术应用到传统的汽车领域,一是能够给IT企业和通讯企业带来新的市场发展机遇,二是能够给消费者(驾驶者和乘客)提供新的服务和用户体验。随着车联网的应用和部署,会最终达到共赢的局面。但是,目前车联网发展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首先要解决标准问题。车联网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人与车,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通讯。谈到通讯,谈到互联,我认为需要标准先行。首先,标准要解决通讯各个组成部分的接口问题。只有解决了标准问题,厂家才能去生产设备。所以,IEEE也在积极制定车联网相关的标准。在本届国际车联网大会,IEEE标准协会的很多技术官员和志愿者都积极参与本次大会的组织工作。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国际化论坛能够把各个利益相关方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如何制定一个能够被广泛接受的车联网标准,最终为车联网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储能网:为什么开放性标准对智能电网相关行业(电动汽车,家庭网络通信,WIFI)的发展至关重要?
华宁:因为开放性标准的原则是开放,反对封闭。开放性标准无论对于物联网、车联网,它最大的贡献是推广了一种公开透明的原则。它不希望标准由少数既得利益者掌握,所以通过这种公开的原则,各个企业都可以参与到标准制定过程中,把自己的创新技术应用到标准中,最终为消费者服务。我们所谈到的物联网、车联网以及智能电网,都是把新型技术应用到传统产业,而这种应用更需要一种开放的心态。所以,把开放性标准应用到物联网、车联网或者智能电网的标准制定过程中将会推动它们的发展。如果标准制定局限在一个封闭、既得利益者的环境下,就不能把新的技术应用到这个概念里,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最终将无法为整个产业和消费者服务。
中国储能网:家庭网络通信如何与智能电网接入?是否需要相应的标准?可否举例?
华宁:首先,家庭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用户之一。我们认为,智能电网会为家庭带来很多新的应用和服务,比如智能抄表,或者通过传统电网进行互联网通讯。目前,有很多的家庭网络标准。家庭网络标准的一个重要核心概念是家用电器设备之间互相发现、互相协作、互相联网,最终通过智能电网这个途径进行互联网通讯。从这种概念上讲,家庭网络在某种程度上是智能电网在用户终端的一种体现。IEEE标准协会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智能电网以及家庭网络标准的制定。IEEE标准协会包含来自通讯、IT和电力的专家,他们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智能电网和家庭网络标准的制定。在智能电网领域,我们制定了IEEE2030工作组来对整个智能电网的体系组织结构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互联标准。同时,我们有802工作组制定宽带无线上网的标准,802.15工作组制定近距离无线通讯标准,这些标准又被应用到家庭网络当中,让家庭的不同设备能够连到网络当中。所以说,IEEE标准协会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它即在进行制定智能电网的标准,又在终端制定家庭网络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