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新加坡太阳能发电量三年增三倍

作者:黎远漪 来源:联合早报 发布时间:2017-07-3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最新能源报告显示,新加坡本地的太阳能发电量去年已达到超过3万个四房式组屋一年的用电量的水平。使用太阳能最多的是私人企业,占今年首季的45.9%,但是社区使用太阳能的势头也非常强劲,从2014年的28%,激增至今年首季的44.7%。

能源市场管理局(EMA)最新发布的“2017年新加坡能源统计报告”显示,本地的太阳能发电量过去三年增加近三倍。

从2014年的33.1兆峰瓦(MegaWattPeak,简称MWp)增至2015年的59.7兆峰瓦,再进一步飙升至今年第一季的129.8兆峰瓦,超过了3万个四房式组屋一年的用电量。

使用太阳能最多的仍是私人企业,占今年首季的45.9%,但是市镇理事会与社区使用太阳能的势头也非常强劲,从2014年的28%,激增至今年首季的44.7%,政府为全国上百座组屋安装太阳能板就是社区项目之一。

截至今年第一季,全岛已安装1898个太阳能发电系统。

西部地区的太阳能发电量最高,占全岛的37.6%,这一带共安装387个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南洋理工大学为校园所有屋顶铺上太阳能板的环保节能项目。

一般相信,本地更多公共机关、私人企业与社区开始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与太阳能板的费用逐年下降有关。

本地太阳能发电系统供应商SunseapLeasing董事兼创办人潘凌峰受访时透露:“五年前,如果将所有人工开销包括在内,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每瓦安装收费介于2元5角至3元。但今天,这个价格已大大削减一半,介于1元3角至1元5角。”

“价格更低再加上大众的环保节能意识的提高,有助鼓励更多人考虑安装太阳能板。”

能源市场管理局发言人受询时说:“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与否,主要还是出于商业考量,而政府通过SolarNova这类计划大力推动本地多采纳太阳能。”

SolarNova计划由经济发展局协调,通过联合各个政府部门,推动太阳能在政府建筑和空间的使用。

政府希望能在2020年以前,将本地的太阳能发电量提高至350兆峰瓦,这将占我国预期高峰电力需求的约5%。目前的太阳能发电量只能达预期高峰电力需求的1.5%。

发言人透露:“我们2020年后的目标是,将已安装的太阳能发电量提高至1000兆峰瓦(GigaWattPeak,简称GWp),这相当于20万个四房式组屋一年的用电量。”

不过发言人坦言,太阳能虽然是本地最“有希望”的再生能源,但是如果想利用太阳能大规模产电仍面对不小的局限。这包括屋顶空间有限、气候变幻莫测等。

“为克服这些挑战,我们正与研发机构、高等学府与末端用户等合作,提升我们在能源的储存、管理与阳光预测等方面的能力,希望能应对太阳‘间歇不定’的特性。”

目前,新加坡的能源燃料结构仍以天然气为主,以今年第一季为例,天然气占95.2%,煤与其他能源产品占4.1%,燃油相关产品的比重最低,占约不到1%。

炎热的天气使人酷热难耐,纷纷躲进冷气房避暑,促使去年的家用用电量从4月起持续上升,6月更成为2016年家用用电量最高的月份。

能源市场管理局(EMA)最新发布的“2017年新加坡能源统计报告”显示,去年6月的家用用电量高达708.5千兆瓦时(Gigawatthour,简称GWh),比2015年6月的用电量高出12%,也比2014年同月的用电量高出11%。

去年家用电量6月最高

事实上,去年的家用用电量是从4月开始逐月上升。该月的用电量已高达648.6千兆瓦时,比3月的585.3千兆瓦时高出11%。

《联合早报》对照了去年的每月平均气温发现,去年4月的每月平均气温为全年最高,达摄氏29.4度。4月10日当天的气温更一度飙升至摄氏35度,成为去年全年最炎热的一天。

去年6月的每月平均气温虽比4月来得稍低,但仍达到摄氏28.5度。

能源市场管理局发言人受询时说:“家用用电量主要受天气影响,6月气温升高时,家用用电量就会跟着上升,但当天气在12月至隔年2月转凉时,家用用电量也会跟着减少。”

全国总用电量比2015年多2.3%

能源统计报告也显示,我国2016年的全国总用电量达4万8626千兆瓦时,比2015年的4万7513千兆瓦时多出2.3%。

其中,用量最高的为工业相关领域,占总用电量的42%,排第二的是商业相关领域,占36.4%。家用用电量户排在第三位,占15.6%,交通领域则占5.4%,排第四。

原标题:本地太阳能发电量三年增三倍

分享到:

关键字:太阳能 发电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