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德国光伏电价下降历程及启示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生态经济学术版 发布时间:2015-12-2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前述可知,德国光伏的电价并非直接由市场供需来决定,而是由德国EEG法案中的FiT补贴价格来规定的。以EEG法案为支撑,十多年来德国光伏系统装机量在不断攀升的同时,德国政府也在不断地修订FiT补贴率。

由图4中折线变化可见,2004年以前光伏只有一个上网补贴价格。2004年起,根据所安装光伏系统的规模,对其所发光伏电给予有差异的上网补贴电价。从2004年起至2009年,FiT补贴率下降趋势相对平稳,但自2009年起FiT补贴率下降速度加快,至2012年光伏上网电价补贴率上下限均低于德国居民用电价格的平均值。

由于电力公司被强制以高价购买可再生能源发电,于是他们将这部分绿色电力费用以“EEG绿色电力分摊费”的形式转嫁到电力消费者身上。虽然法定光伏上网电价补贴在不断下降,但是由于装机规模的不断攀升,绿色电力分摊费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传统能源的价格也在上升,这双重力量导致德国国内居民用电平均价格从2000年的13.9Eurocent/kWh上升到2012年的26.4Eurocent/kWh(见图4柱状图)。

正是法定FiT补贴价格的下降与普通电价上升的双重变化,2012年德国FiT价格上下限均低于德国全国终端居民用电的平均电价,使得德国部分地区在2012年实现了光伏电力的平价上网。

根据传统微观经济学理论,在没有市场进入门槛以及扩大生产规模的技术限制时,供给量与价格变化方向是同向的。同理,光伏FiT越高,年新增装机量也相应应该越高。然而德国光伏的安装规模及FiT补贴价格两者之间的变化方向却与此相悖。对比图3和图4可发现,虽然法定FiT在不断下降,可每年新增光伏装机量在不断攀升。尤其在2009年前后,FiT补贴价格下降速度加快,可光伏装机量新增速度也在加快。由于FiT补贴价格展现的是安装光伏系统后私人或企业通过卖电可获得的收益率,由此可推测卖电收益率降低后安装量仍在上升的原因与投资的成本下降有关。

投资安装光伏系统的成本来自两个方面:购买光伏系统的成本和安装成本。自2008年起,受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规模扩大以及产能过剩等问题,全球太阳能级晶体硅以及光伏组件价格大幅跳水。原材料价格的下跌使得光伏系统整体投资成本大幅下降。

投资成本的下降为降低光伏电价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不调整FiT价格,而是维持高价补贴以进一步刺激装机规模的上升,那么电力公司高价购买绿色电力的成本负担将更重。由此,转移到电力终端消费者身上的绿色电力分摊费也将进一步提高,进而威胁全国电力价格的稳定性。因此,只有在平衡私人安装光伏系统的投资及回报的前提下,参照投资成本以及每年新增装机量的变化对FiT补贴价格进行调整,才能一方面继续推进光伏发电发展,一方面维持终端电力价格的稳定。此外,参照新增装机量调整FiT价格也可抑制光伏市场过快过热增长。由此可避免光伏产业链出现产能过剩,以及恶性价格战。

主要根据FiT补贴价格调整变化,并参照不同时期相应的辅助政策,本文将德国光伏电价下降历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调整阶段(见图5)。

起步阶段是2000年至2003年。在此阶段针对所有发电容量不同的光伏系统只有一个FiT补贴电价。该阶段的FiT及年新增装机容量变化都非常平稳。FiT补贴以每年5%的下降速度递减,年新增装机量在120MWp左右。德国政府在该阶段对补贴的光伏装机总容量及不同的光伏系统容量实行上限控制:2000年总容量上限为350MW,2002年修订为1000MW。2003年,德国推出十万光伏屋顶项目,该项目基金在同年7月便被耗尽。

发展阶段为2004年至2009年。自2004年EEG法案修订案实施后,德国取消了对光伏装机总容量及不同系统容量的上限控制。此外,自2004年8月1日起,新的FiT补贴率针对光伏系统装机容量的不同实行差额补贴,补贴区间在46~62Eurocent/kWh。该阶段的特征为,FiT下降速度依然平稳,2008年修订EEG法案前,年均递减速度在5%~6.5%之间。年新增光伏装机量的增速显著提高,年均1100MWp左右。正是这一阶段取消系统容量上限后光伏发电应用的发展为光伏生产技术提供了规模经济效应,间接促进了光伏装机成本的下降。2008年的EEG法案修订后,引入了自用光伏发电的补贴。此后整个光伏FiT补贴区间内的补贴下降速度为5.5%~7.5%。对比起步阶段5%的降幅可发现,发展阶段的FiT补贴下降速度明显增加。这样的FiT调整并没有影响同期光伏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据此可推断,德国在参照同期光伏成本的变化上调整FiT降幅,并不影响该阶段投资光伏系统的回报空间。

调整阶段是从2010年至2012年,该阶段FiT调整趋于常态化,调整幅度也大于前一阶段。一方面前一阶段大规模的光伏装机量降低了投资成本,另一方面出于对FiT将进一步下降的预期,综合分析此阶段的FiT补贴价格及投资成本后仍有利可图,2009年以后德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出现井喷,全国光伏发电量也实现了近两倍的增长。2010年,德国再次修订EEG法案,FiT补贴下降速度为6%~13%。这一阶段的FiT调整主要是参照新增装机量的变化,一方面可平抑终端用电客户电价中绿色电力分摊费的过快增长,一方面避免了光伏市场的过热发展。

德国光伏电价下降经验及启示

总结德国既实现光伏大规模发展又不断引导光伏上网电价实现可竞争性的经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需要各类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配套产业政策来进一步降低投资光伏的门槛。在德国明朗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下,各类有针对性的、清晰的产业政策对于光伏发展的引导功不可没。

其次,发展初期高额的光伏电价对于发展光伏规模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私人、企业选择投资光伏系统时,除了自用光电带来的节免电费外,出售余电是另一获益方式。因此,高额售价带来的回报可以刺激光伏的投资,扩大光伏发展的规模。

再者,根据光伏发展现状不断下调光伏电价为未来光伏发展市场化、政府调控退出机制提供了基础。德国阶段性地调整FiT补贴价格一方面避免了过度抬高终端电价,另一方面引导光伏电价在未来具有竞争性。

最后,避免财政负担大额成本的政策保证了发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性。德国法定强制电力公司收购可再生能源,并通过绿色电力分摊费的方式让终端用电客户负担超额成本的做法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增强了20年期限的FiT补贴电价的可行性。

通过给予光伏系统安装者在投资和回报上的双重支持,德国主要依赖具有细化定价、长期保障且具可操作性的FiT补贴电价来刺激其光伏发电的发展。此外,德国FiT补贴电价通过衡量光伏成本以及新增装机量的变化,分三个阶段降低FiT补贴电价,在光伏发电稳步发展的同时降低了光伏电价,平稳了电力市场并使光伏电价更具有竞争力。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电价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